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十二章(1/5)
第八十二章
舒宜要做的其实也很简单,无非两件事:串联和贸易。
此前和西域联系不多,最大的原因还是碍于突厥。
那么大一个不稳定因素横亘在去西域的交通要道上,派去的商队,出使的使臣,十个有八个都遭劫了,音讯长久不通。
现在突厥暂时无力南侵,天降的大好机会,不抓白不抓。
舒宜当即奏请朝廷派些商队出去,大桓産得上好的丝绸丶茶叶,在西域诸国可值万金,盐铁更是无价,奇货可居。
但盐可以择关系好的西域国家买点,铁丶火药丶冶炼出的新式兵器一样都不能买。所幸丝绸茶叶已经足够从西域国家内换得良马矿藏了。
陶修文这次走得远,一路走到大宛,大宛産良马,就叫汗血宝马,赫赫有名。
据陶修文消息,大宛新王登基不久,热切希望与大桓贸易,真是瞌睡碰枕头,至于沿线西域诸国,也各有想要的商品。又因着陶修文上次与西域不少王室混了个脸熟,还学了点西域语言,通商这个重任真是舍他其谁。陶修文被封了个官职,这次成了正儿八经的官方使臣,商队首领。
至于串联嘛……
大桓这次派出的专职外交和谍/报人员,都掺在商队里,只作是寻常贸易人员。
这些暗中的力量就像水磨功夫,平时表面不显,功成之日才能惊人。
舒宜有这个耐心。
三月,大桓官方派出的商队带着载满货物的长长车队,趁着春风,由军队护送离开长安,一路西行。
北方的春日短暂,日子倏忽而过,转眼就到了秋天。
元征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八月中旬,舒宜听闻了不少消息。
比如,在北方十郡试点的耕种图册大获成功,今岁,朔方和十郡都是大丰年,运回长安的粮食比往年多了五成。
比如,第一批与西域贸易的收获也已运回,有好马丶有金银,户部官员笑咧了嘴。
比如,杜老翁的实验田初见起色,他又找黄盈申请了一批实验田和人手,道要再行研究,说不定几年之后,真能有良种推广全国。
比如,商队中的谍报人员真发挥了作用,楼兰国王传来国书,愿为大桓属国,共抗突厥。
突厥这个年过得不好,到了秋天,打秋风的突厥散兵再次出现在漠北,蠢蠢欲动,西域和朔方都传回了消息。
楼兰多年受突厥骚扰,早就不堪其扰,国书中称,愿提供兵马一万,及楼兰举国的防御工事,只求能长久屏突厥于漠北之外,大桓与楼兰,永结为好。屏退突厥后,楼兰愿举国南迁,只求大桓能庇护一二。
这份国书诚意十足,朝堂上讨论不久,自然答应了。
闻岱领兵亲自北上,接收楼兰兵马,抵抗突厥袭击。
舒宜産期将近,没有去城门相送,只在发兵前一日送至府门口。闻岱执着她手,道:“我争取早点回来。”
舒宜笑道:“少担心长安,西域事大,不必论早晚。”
闻岱笑笑,不接话,为她理好斗篷领口,又抚了抚她鬓角,低头对闻曜道:“好好听阿娘和外公外婆的话,等我回来。”
父子又说两句,闻岱一按闻曜的肩,转身上马。照夜白踏着满地黄叶,声声清脆,马上之人白袍玄甲,越发显得姿态矫健。
行至街口,闻岱一勒马缰,借着照夜白转弯的功夫回头望去。层层铁甲也掩不住他在马上的挺拔身形,冰冷的兜鍪下,闻岱和舒宜眼神相触,眼睛一弯。不过短短一瞬,闻岱轻轻一摆手,终于回身策马,狂奔而去。
为免夜长梦多,闻岱一路行军如飞。他只带了轻骑兵,并无粮草辎重,取食于沿途各州郡,不过五日就到了朔方。
楼兰距朔方尚有百里之遥,且楼兰在大漠戈壁深处,大桓军队并不熟悉。闻岱拒绝了带上衆多向导丶后勤丶援兵的提议,只领三千人,深入大漠。
苍如松还想再劝,闻岱擡手止住:“带太多兵马,就成了在楼兰部面前炫耀武力,惹得他们平白惊心。且大漠之中,难保没有突厥贼兵,万一打草惊蛇,反倒失了先机。”
带的人少,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动静,在突厥人反应过来之前完成一切。
“若是楼兰人和突厥相约设伏呢?”苍如松问。
这也是朝中不少大臣所疑虑的,只是方伯晏和闻岱商量过后,坚持接受了楼兰的橄榄枝。
闻岱淡淡笑了一下:“那他们怕是找错了人。”
苍如松心中一凛:论起打仗来,闻岱还没怕过谁!
闻岱不再多言,吩咐道:“我不在时,朔方防守须得外松内紧,巡逻依旧如往常一般,只是多往戈壁撒些斥候,盯死了,突厥人有任何冒头的动向都不能放过。”
“是!”
闻岱只领三千人,悄然隐入茫茫大漠中,三日之后,终于到了楼兰。
其时黄昏将尽,天边隐现一勾弯月,楼兰王廷派使者候在城外,闻岱跳下马来,微一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成侯府继室后我和离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