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2章 掺沙土论道救灾民(1/2)
见林冲竟要求把粥煮的稀一些,并且在里面掺入泥土,众人心中多少都对这样的安排有些不满和疑惑,店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听得火锅中汤汁翻滚的咕嘟声。
林冲见众人不解,微微一顿,嘴角轻轻上扬,似是知道众人心中所想,而后缓缓开口道:“诸位且听我一言。这粥煮得稀些,又加些沙土,并非是我有意苛待流民。实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无奈之举。”
林冲站起身来,踱步几步,目光凝重,“我年幼之时,曾听闻过这么一个故事。昔日有一地大旱,朝廷开粮仓赈灾,并开设粥厂,其用意本是希望受灾吃不上饭的百姓能得粥裹腹。
结果外地很多没有受灾的人一听说朝廷发放免费的粥和粮食,皆纷至沓来,冒充灾民以求混粥果腹、领取粮食。
而当时朝廷对辽、西夏两头作战,国库早已经是捉襟见肘,而用来赈灾的粮食也仅仅只能勉强供应灾民,但如果有人冒充灾民,混吃混拿,那赈灾之粮必然难以为继。
看着每日都有人来骗领赈灾粮食,负责赈灾的大臣当机立断,宣布停止发放救济粮,将救济粮食全部由官府熬成粥,由粥厂现场发放,再由受灾百姓自行领取以解燃眉之急。
岂料还是有不少人又纷纷去冒领粥喝,这样一来赈灾粮食还是不够用。
赈灾大臣对这些冒领粮食的百姓很是恼火,却又无法强行阻拦,盖因一旦动用武力,极易引发民变,反倒将善事化为祸事。
就在赈灾大臣一筹莫之际,有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建议大臣下令,在每个粥厂施粥时,每一锅粥里都掺入一袋沙子。
赈灾大臣十分困惑,掺那么多沙子,这粥还怎么喝,百姓们岂能应允?
提出建议之人也不说缘由,只是让赈灾大臣如此行事便是。
赈灾大臣也没其他办法,此时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于是粥厂煮粥之际,每锅皆拌入一袋沙子。
没想到,结果这一招果然奏效。
由于粥里掺进沙子,那些假灾民吃了带沙子的粥之后全部悻悻离去,吃了几天之后便不再前来领粥,而朝廷的赈灾粮食也最终全部用在了灾民百姓身上。
赈灾大臣回京复命之后,本以为可以大受褒奖,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御史言官的弹劾。
这些言官们纷纷指责赈灾大臣以次充好,往粥里掺沙子糊弄灾民,此等行径有违天地良心,更是辜负圣上信任。
圣上闻之亦大为震怒,传召赈灾大臣责问。赈灾大臣只得解释道:臣是为了秉承朝廷旨意,将每一粒粮食都用在灾民身上才出此下策。
前来领救济粮的这些灾民中有一部分是骗吃骗喝的人,他们并非真正灾民,如若在这粥中加了沙子,那这些人必然会离去,日后也不会再来蹭粥喝。
如此一来,多余出来的粮食,才能救更多饥肠辘辘的灾民,而真正的灾民饥肠辘辘,他们哪会介意这粥到底干不干净。
圣上闻言,觉得这番话确实很有道理,国库此时本就空虚,如若任由他人来冒领赈灾救济粮食,哪里还有多余财力赈灾。
不过圣上也是十分严谨之人,又另遣人赴受灾之地探询灾民意见,结果是这些灾民都对赈灾大臣感恩戴德,认为是赈灾大臣救了他们,根本无人计较粥中掺沙之事。
故而圣上大喜,重赏了赈灾大臣。
如今我们华阴也是一样。如若放任百姓随意领取,哪怕我们有金山银山也抵不过那每日可领的白粥。如果领取之人过多,甚至有些灾民可能还没等到自己,就已经冻毙饿死在路边了。”
众人听了,皆陷入沉思之中。
乔冽皱着眉头,手摩挲着下巴,心中暗道:这林兄可以啊!看似不尽人意的安排,背后竟藏着如此复杂的权衡和考量。
这流民之事,果真是棘手非常,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乱。这林兄做事,果然与众不同,看似不合常理,实则另有乾坤,我之前倒是鲁莽了。
陈到原本还张着嘴欲要反驳,此刻也缓缓闭上,眼眸中多了几分思索之色。
朱武则是眼睛微微眯起,轻轻点头,经林冲这一番点拨,他已深知这其中对于人性的把握与平衡之道的精妙,这华阴县的治理,远比自己想象中要艰难得多,当下郑重道:“小弟明白了!今日我便按哥哥吩咐将粥厂建起。”
陈到在旁也跟着嚷道:“算我一个!算我一个!我这就去安排伙计准备炊具,粮米,再从后院多挖些泥土沙子来!”
林冲见众人皆有所悟,心下甚是欣慰。
转身对张教头道:“岳丈,得空时还得劳烦你带上几名衙役到城外四处看看,寻一片适合建房的空地,待春节之后我们便安排人手动工修造,以容留这些流民。”
张教头点头答应。
林冲又对朱武道:“方才贤弟所说烟花一事,不必过于忧虑。如今这烟火大会虽盛极一时,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来的也都是附近州县之人,时日一长,众人自会看腻。未来可以改成每月举办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水浒:从白虎堂开始逆袭》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