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二章 乱象丛生(2/2)
县衙里身着青色官服的朱雄英背着双手笑道。
“晚生祝英,祖籍亳州人,家里有些生意正好路过此地,看到峄城此景稍感不解,所以才有此问”。
官员点点头,抚须道。
“原本只救济峄城的百姓仓粮是够的,但是最近几日周边的百姓越聚越多,所以才会有这状况。”
朱雄英紧接着又问道。
“敢问大人,这邺城的粮行怎么自行涨价这么多,朝廷不是规定过遇灾情不能哄抬物价吗?”
“本官连县衙里的事都顾不过来,还能顾得上他人!”
说罢官员挥袖朝着放粮处疾步走去。
身后的刘义兴正要上前,朱雄英赶紧摆了摆手。
“无妨,各有各的本职工作啊!”
大明律现在还没有在律法上规定灾害时哄抬物价的行为,一直到洪武二十六年才规定了民间市肆买卖一应货物的价格。
“须从州县亲民衙门,按月从实申报合于上司”。
宣德元年以后才规定了对哄抬物价的处罚措施。
朱雄英在县城里转了转,把几家哄抬粮价,关市不售卖粮食的粮行通通记了下来!
户部的巡查官员刚走没几天就敢这么胆大!秋后给你们算账!
从现在来看峄县的官员们还是有所作为,倒是没有让邺城呈现混乱的一面,也可能是户部的官员北上时安排好了。
朱雄英在驿站歇息了一晚上,天还刚蒙蒙亮就启程去往兖州府旱情最严重的地方,宁阳县!
宁阳县从洪武初期开始朝廷就实行移民屯田、开垦荒地政策,宁阳县也受其益,使得当地因元末战乱而荒芜的农田得以重新耕种,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但是从前年开始的小旱到现在的大旱,把宁阳县百姓彻底压垮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蝗灾!
大旱伴随着蝗灾对百姓危害巨大。粮食短缺和饥荒,百姓生存艰难;还会加重百姓经济困境,农田减少,更会引发人口迁移和大明社会的动荡,治安恶化,百姓和官员的社会矛盾加剧。
不想错过《我乃大明皇嫡孙》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