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窄门的信徒和我即是神(1/2)
窄门的信徒和我即是神
因为一部小说《窄门》,小七和佚名的私下聊天开始变得频繁,书中的爱情和信仰交织,两个原本相爱的人却反反覆覆的推开近在咫尺的幸福,直至死亡,两个青梅竹马的恋人都未能真正走入婚姻殿堂,他们的爱情就一直被束之高阁在他们俩你一砖我一瓦搭建起的象牙塔里。读到最后不免让人困惑,这两个人更像是爱上了纯爱这个概念,而不是对方那个具体的人。
小七怀揣着一丝释然和更多的困惑问佚名:“所以爱情到底是什么呢?他们的爱和对方真的有关系吗?”
书中一段文字描述“我终於感到,我们之间的全部通信只是一个大大的幻影,我们每个人只是在给自己写信,我深刻地爱着你,但却绝望地承认,当你远离我时,我爱你更深。”
另一句更是虐心「最令我伤心的不是你松开了握着我的手,而是我感觉到自己的手在你手中并不舒服,即便你不松开,我也会松开。」
这让小七很困惑,这两个人像在用毕生之力吹一个美丽的泡沫,这是否值得?摆在信仰层面,那是超脱於世俗的勇气和执着,可那终究是泡沫啊。牵一次手就可以破碎的泡沫。
佚名不想去点评本来就含有争议的着作,她只是说出来了自己的观点“西方的信仰虔诚而唯一,扔掉信仰去讨论他们的爱情观这不切实际,我认可他们的精神,却不认同他们处理情感的方式。”
“要讨论他们的爱情,那最先应该讨论的就是爱情本身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呢?一种激素产生的情绪波动?又或者宿命业力之下的因缘聚合?
这个未知论的问题讨论不出结果,那只能把问题浓缩到个人身上去观察。
刨除排遣寂寞的快餐式恋爱,只拿世俗观念中认为的忠贞唯一的爱情来讨论,唯一是你主观选择认定的唯一,如果你的主观认为人可以爱很多人,那就会有爱很多人的可能,那这就涉及到个人的精神道德问题了。
《窄门》中男女主对精神道德追求的超脱了世俗认定的幸福,那是他们的选择,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精神道德标准。
“我们认为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爱情就会成为什么样子,我们愿意去缔造一个美丽的泡沫,那就去缔造这个泡沫,我们愿意相信爱情是每晚丈夫无休止的呼噜放屁和平淡的柴米油盐,那它就是平凡到尘埃里的每一天。男女主害怕漂亮的玻璃瓶破碎,选择永久的把它保护起来,而我更愿意相信,真正的爱情是全然接纳另外一个灵魂的融入,包括他的脚臭,包括他的自私,包括他的一切卑劣。不是基於安全感的依附,也不是基於物质的满足和欲望的占有。”
佚名的解释让小七更加困惑,“全然接纳另外一个灵魂的融入?听起来似乎比《窄门》两个人的选择更难。”
“是的,如果让我去改动那句话,我会说,我不会伤心你松开了我的手,我也会珍惜握着你手时你因为紧张的片刻狼狈,我不会介意你觉得握着我的手并不舒服想要松开,当你松开了我的手,我也不会难过和挽留,我会笑着看你消失在人群,正如我笑着看你走来。”
小七无言,许久之后才回覆佚名“你这条路太难了…如果他们是走向窄门的信徒,你就是妄想自己是神的博爱,太可怕了。没有人可以做到的。”
是啊,吴铭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对自己有了这么高的道德要求,也许是反覆求不得自苦后的释然,也许是在对小七吃醋,心疼,欣赏,鄙视,谅解,相伴之后发现了爱一词对於她吴铭的意义,那就仅仅是接纳,在围绕小七的时空中,打心底接纳一个人。
在接纳的过程中,管中窥豹,吴铭窥探到了命运的一角。她看到了她这只蝴蝶扇动翅膀之后在小七人生中留下来的蝴蝶效应,也看到了痛苦之於人生的意义,爱情本身在这条命运长流中显得那么渺小,却贯穿始终,小七飘忽不定的爱意在不同的情景下若隐若现。这让吴铭反思,如果不是因为时间跳转,他的爱,是不是也如小七一样那么飘忽而不坚定?
这种反思促使吴铭把自己的爱和对神性的追求融合,才产生了这种世人看来过於理想化近乎於病态的恋爱观。
也许是《窄门》起了作用,小七开始反思自己对吴铭的爱到底属於哪种情况,幻境?真实?或仅仅是一种心理的依赖?
这种思考小七与璇子分享了。璇子也在感慨,这吴铭开导的效果挺立竿见影。
璇子跟吴铭转达了小七的思考,佚名在群里的活跃度就肉眼可见的低了下去。
小七总是会问,佚名怎么突然不见了,佚名也会托词最近比较忙,牧区信号也不好。
只有璇子知道,吴铭知道目的达到了,小七想通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他再以佚名的身份和小七聊下去,小七很有可能会把佚名当做另外一个求不得的恋人,产生不应该产生的感情。
没有了佚名这个显眼包在群里作妖,群里又冷清了起来,没有了佚名每天分享的多彩世界,小七也像追剧追到大结局,内心有种怅然若失的迷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非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