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章 夜杀(1/2)
好书推荐:
黄昏褪去,夜幕来临。
风雪也暂时停歇。 确认村子里没有鬼子之后,西堡村的老百姓们也纷纷走出家,这个饱受鬼子璀璨的村子终于恢复了一些烟火人气。 郑武也走出了地窖, “那个愣头青是谁?居然杀了那么多日本人!” “不知道,面相很生,从来没见过。” “我看他一刀就把日本人割喉了,估摸着是八路那边过来的狠人。” 不少村民们躲在屋子里,看见了罗凡对鬼子的屠杀。 “又是他们。” “他们杀了日本人可以一走了之,遭到咱们报复的是咱们,就不能安分点么。” 村民们此时的情绪,不是震惊,而是埋怨。 埋怨罗凡在西堡村杀了那么多鬼子。 以及。 埋怨八路军。 “我看,日本人也不过如此啊。” 但在其中,也有一些很小的声音。 ···· 郑武站在人群中,怀里揣着在自家门口捡到的半条大洋——整条红布包裹的大洋是一百块,半条也就是五十块。 这是一笔巨款,可以买一头成年壮牛,全西堡村只有武老太爷家里能拿出来这么多现大洋——不过,得是鬼子来之前,现在可能也拿不出来了。 那个后生把这些大洋给他,是干什么? 让自己带着家人离开么? 要离开这里么? 又能去哪里呢? 郑武突然感觉心情复杂。 一直以来,他的计划都是带着家人离开,离开西堡村,远离日本人,远离战争,但苦于没有钱,连家门口都出不去。 现在钱有了。 只是,去哪里呢? 如今到处都是日本人,到处都在打仗,自己带着家人,又能去哪里呢? 哪里能有安分的日子呢? ··· “西堡村啊。” 晋中,一条山马道上,独立团战士王根生、独立团通讯班班长安文龙,两人星夜兼程,快马加鞭赶往西堡村。 路途休息期间,回忆起西堡村,王根生开始介绍: “西堡村是个老村庄了,据说有几百年历史,明朝时期就有了,如今村子里有七百多号人,大户人家姓武,管事的是武老太爷,村子里大部分人也都姓武。” “七百多号人!” 安文龙语气惊讶。 七百多号人的村子,是一个超大村子了。 “是的,七百多号人,而且很团结。” “附近的土匪都不敢惹西堡村。” 王根生说道。 “嗯。” 安文龙点了点头,继续听。 他读过私塾,上过小学,还是个老兵,长征时期就加入了部队,再加上在独立团团部担任通讯班班长,平时跟着大学生政委李文英,耳濡目染下,眼界开阔。 政委说过,国内村庄,多以宗族为中心,一个大户人家掌握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土地,农具等等,村子里的老百姓,都围绕这一户人家生活。 小农经济。 一个村子,就是一个世界,衣食住村子里都可以自给自足,极少和外界联系。 西堡村,就是这样的村子。 好处是团结,可以抱团取暖,坏处是封闭,以及,容易底层老百姓容易被剥削压迫——大户人家哪怕要租户七成收成,也只能给。 “西堡村虽然靠近根据地,但群众基础十分薄弱,那边的老百姓,比较抗拒我们。” 王根生压低了声音。 “这很正常。” 安文龙笑了笑。 什么是根据地? 可不仅仅是指部队控制的地盘,还需要有群众基础的地盘,两者相加,才是八路军的根据地。 在晋中根据地,最著名的,被上级提起次数最多的,经常表扬,经常拿来作为典范的,就是邢家村——新一团驻地邢家村。 邢家村,是晋中根据地内群众基础最好的村子之一,也是群众基础发展最快的村子之一。 毕竟,群众基础发展可不容易。 不是部队上门,去帮老百姓挑几担水,帮忙打扫几次卫生,修缮房屋什么的,就可以做到的,还涉及到经济问题,制度问题,军事问题等等。 非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 鬼子、果脯、当地大宗族、大地主都会阻挠部队和群众的联系,甚至,很多老百姓,一开始也是极度抗拒八路军的。 “你在那边有认识的人么?” 安文龙问道。 既然是几乎没有群众基础的村子,那么行事就要小心了。 “有,我认识一个屠夫,叫郑武。” 王根生回答。 ··· “真慢啊!” 后沟村。 罗凡站在附近一座低矮的山顶,俯瞰远处少许摇曳火光的村庄,然后看了看小地图上缓慢移动的红点,冷笑了一声。 西堡村距离鬼子大部分驻扎的营地后沟村,只有四公里距离,但过了足足四个小时,从西堡村逃走的鬼子,才回到军营附近。 太慢了。 如果他想杀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亮剑:绝地求生玩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