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0章 更替(2/3)
“既然如此,太子若有需要,尽管吩咐。”一位年长的大臣站出来,表示支持。
“微臣定会竭力辅佐太子,务必不负陛下的重托。”另一位中年大臣也随即表示。
朝臣们纷纷表态支持,尽管心中充满了疑虑和权力更替的复杂情绪,但此时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服从。毕竟,太子既然已经正式代理朝政,作为臣子,他们自然应当尽忠职守,辅助太子以治国安邦。
夏玹目光如刀锋般锐利,目光扫过所有人,缓缓说道:“父皇之命,儿臣谨遵。朝政虽重,但儿臣必将以国为先,以民为本,恪尽职守,不辱使命。”
他语气清晰而坚定,毫无犹豫。在这冷静的言辞背后,是他内心对权力的深刻认知与责任的担当。尽管他依旧年轻,但在父皇的培养下,他已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位深谙权谋之道的太子。他明白,接下来的日子,便是他真正踏上治理国家的征途。
此时,皇帝微微点头,眼中有一丝复杂的情感划过,随即说道:“好,既然如此,今日的朝会就此结束。朕期待太子为大魏开创一番盛世。”皇帝的语气中透着几分慈爱与期许。
随着皇帝的话音落下,朝堂上的气氛略显沉重。众臣纷纷向皇帝行礼,接着转身向太子致意,表示支持。
然而,朝会结束后,几名亲近的重臣仍留了下来,他们围绕着夏玹,开始商讨接下来的政务。
“太子,朝堂之上,复杂的局面必然会有。您既然接管了朝政,首先要稳定内部,排除异己,您的威信也需要在朝臣中建立起来。”一位重臣沉声说道,语气中有着深深的担忧。
夏玹面无表情,缓缓点了点头:“我明白,朝堂之上,确实不可有丝毫松懈。如今父皇将权交予我,我必当谨慎行事,务必稳妥施政。”
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权力交接的简单过程,更是一场关于民心、国家未来的较量。太子一旦开始代理朝政,朝廷内部的风云变化不可避免,外部的威胁同样存在。如何平衡好与朝臣的关系,如何维护国家的稳定与民众的安宁,这一切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太子,若有什么难处,尽管说出来,我们都愿意效力。”那位年长的大臣沉声说道。
“多谢。”夏玹淡淡应道,目光在众臣身上扫过,脸上没有丝毫轻松的笑意,反而更加沉稳。“接下来,我会与几位重臣商议具体的政务,先稳定局面,再着手推行新法,改革一些陋习。”
他站得笔直,举止威仪,与父皇的气度极为相似。此刻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少年,而是真正的太子,肩负起了治国安邦的重任。
朝堂上的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
在那年春寒料峭的时节,朝堂之上却涌动着一股新气象。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废除了已存在百年的丞相制度,彻底改变了朝廷的权力结构。这一改革在朝廷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大臣对这个决定深感震惊,有人赞赏皇帝的英明,有人则忧心忡忡,担心这个变动会导致权力过度集中,甚至引发权臣间的激烈斗争。
“废丞相制,设立内阁,正是国家发展所需的革新。”皇帝在一次深夜的议事厅中宣布,眼中闪烁着一种坚定与果决的光芒。他的目光扫视着一屋的群臣,神情不动声色,“自今以后,所有权力将集中于内阁,由内阁大臣协同治理国家,忠臣贤士皆可通过科举选拔,而非门第世家。至此,丞相将不复存在,朝政大权交由内阁。”
这一决定的意义,远不止是权力的简单重新分配。废除丞相制,意味着国家的治理将不再依赖单一的高官权威,而是通过更广泛、更灵活的机构体系来实现。内阁将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分设各司,协同处理各项政务。内阁成员的任命将不再以门第或权贵背景为唯一标准,而是通过严格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陛下真是深思熟虑,眼光长远。”张左微微低头,脸上带着几分赞许之色。他向皇帝行了一礼,“如此一来,不仅能有效削弱地方势力,也能在朝廷内培养一批忠心耿耿、才高八斗的能臣。”
“正是。”皇帝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满意,“科举选拔已久,今后朝堂上的决策者,须依才选用,非门第之高低。”
随着内阁的设立,科举制度的改革也迎来了全面的推行。这不仅仅是学问的选拔,更是为朝廷输送了一批有能力、有德行的青年才俊。过去靠权力世家培养起来的仕途通道被打破,更多的庶族、贫寒家庭的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智慧,逐步崭露头角,进入了朝廷的上层。科举成了新的政治入口,这意味着朝廷将不再单纯依赖贵族和权臣,朝中将有更多年轻的面孔,更多富有理想和抱负的臣子。
“陛下,科举制度一旦正式推行,恐怕会在短期内引发一部分传统士族的反感。”顾彤在一次与皇帝的密谈中提到,“他们固然拥有深厚的背景和根基,但过于依赖家族传承的政治格局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
皇帝眯起眼睛,深思片刻,缓缓说道:“我清楚,改革必定会遭遇阻力,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琉璃玉锁》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