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五章(1/2)
次日,太阳高照,有经验的村民说道:“今天又是闷热的一天”。
村民们穿着草鞋,腰系刀夹,头顶笠帽,前前后后,零零散散往内幕山出发。王家阳几个同学齐集后,跟随大家来到内幕山。等全部到内幕山开垦的人员集齐,已经一个小时过去了。
内幕山长满了松树、毛竹、杉树及其他杂草灌木,是村前的屏障山,像一块村前帘幕。无论从军事还是风水都是起到维护屏障作用。
秧苗已经进入抽穗季节,正是农忙时候。施肥、治虫、水作一样也不能掉以轻心。生产队正劳力只能忙于稻田的打理。来开垦茶叶山的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初中刚毕业的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
村共四个生产队,内幕山属于全村共有,所以开垦成茶叶山是全村的事。每一个生产队生产队长领队,扛了一面大红旗,上书“农业学大寨”,带领自己生产队里的男女老少按照事先划分好的地段开工。每一个生产队长都吩咐自己的队伍人员道:“先把杂草割掉小灌木砍光,大树留着让队里的其他正劳力砍伐。”
大家磨磨蹭蹭又化了十几分钟时间,已经接近上午九点左右了,才按照队长的要求才集合到一块,一字排开,一面红旗就是一个队,从下往上割草的割草,砍伐灌木的砍伐灌木。山风吹来,红旗烈烈,人声喧沸,一派热闹。
大概不到一个小时左右,一小半的山腰被整理成像一个癞痢头的模样,东一块草色,西一瓣黄土。几株松树直直竖在山腰上,显得空荡荡。不知道肚子饿的缘故还是没有劲头,大家都提不起精神。突然间,不知道谁叫了一句:“前面很多客人。”
大家停下手中的劳作,立身手檐额顶远望,只见关王殿前古道上一群人蹒跚而上。不一会,这群人又绕路朝内幕山村民们开垦劳作地逶迤而来。
大家醒悟到这群人是上面的领导,来检查“农业学大寨”的成果。每一个人怕自己在领导眼里落个不好,打了激素一般,比起前面干活的劲头,自然而然地突然疯涨了起来。一时,内幕山中刀砍声、灌木倒地声、割草声、嘶喊声,纷纷交织在一起,热火朝天。
这群客人站在下面路上看了山上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村民们埋头苦干景象,免不了热血沸腾,感慨万千。一个大领导模样的向山上的村民喊道:“社员们,辛苦了,大家休息一会。”
山上的人仿佛大赦般,纷纷跑下山,向领导围拢来。喊话的领导叫上领队的大郑和王春云,三人一起来到第二生产队的红旗下,背靠红旗面向对面的锅灶山,排成一队。随来的日报记者弯起腰,举起相机“嚓嚓嚓”按下了快门,闪光灯一闪、一闪,白亮、白亮,非常刺眼。许多村民第一次见此场景,不免好奇、兴奋,纷纷围拢上来看照相机。领导趁机又叫大家围拢自己的身边,摄影记者又“嚓嚓嚓”拍了好几张。忙完一阵,领导们与群众一一握握手,道一声“辛苦”,挥挥手告别。王春云和大郑走在前面引路,向村里出发,准备午饭了。
参观的人走了,大家没有了刚才的热情劲头,似乎前面已经把气力使用完消耗尽,三三两两站着或坐着。大家不愿动手,就开始动嘴,评论猜测适才参观队里的每位领导来历,凭外貌、衣着、言行分析估计职位高低。生产队队长见大家有点过了头,就吹起哨子示警,吆喝着:“大家已经休息了一会,可以开始了。”于是,众人无精打采地敷衍着。镰刀、锄头都没有了刚才的唰唰声和叮咚声。
知了“吱吱”叫着,火热的太阳照得大家全身是汗水。村民想方设法找个理由偷懒,不是到远处找个山水坑喝口水,就是跑到旮旯处出恭。
梅华、华英、根珍、王家阳他们也学众人样,大家站起来也跟着站起来,大家坐下也跟着坐下。都是农家弟子干农活有模有样,看见大家动手干活了,也跟着动起手来,四个人平排,随大家向上而作。
王家阳自言自语道:昨天夜里大队长叔叔还布置生产任务,原来是为了迎接大检查。
王根珍将镰刀伸进草丛时,突然发现一个蛇头冲着她昂首向上吐着信子,吓得大叫一声,一个慌张,就远远甩出了镰刀,闪身而逃。镰刀掉到草丛里时偏偏又碰到了一个马蜂窝,马蜂顺风追赶根珍。根珍慌不择路,一条灌木根把她绊倒在地,根珍一个筋斗翻下了坡。家阳眼疾手快去拉扯,没有拉住,自己反而被根珍的手牵着滑了下去。等到梅华、华英及其他人跑下来时,家阳已经把根珍抱到一块平地上。
王根珍脸色铁青,脖颈后、耳根、胳膊多处被马蜂叮了肿胀起来。根珍不知道自己是哪里疼痛,一动却疼痛难忍,爬不起来。几个年龄稍大的妇女把根珍全身捏了个遍,有的说骨头伤了,有的说内脏伤了,说得根珍惴惴不安。根珍急得直哭却不敢大声,只是一面“哎呦、”“哎呦”抽泣流泪。
一个胆大的妇女跑去打蛇,其他人看见,也急急忙忙跟上去打蛇。有人叫到:“打头就行了,其它地方不要打,打碎了没有肉吃了。”蛇打死后,众人一看是一条近二米左右长的肥肥的乌梢蛇。也许好久不见荤腥,这条蛇可以解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长满铁钉的青冈树!》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