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5章 远方来客(1/2)
1963年4月12日。
清晨,黄浦江上雾气未散。江面上传来轮船低沉的汽笛声,一艘希腊远洋轮缓缓驶近上海港。
江丽丽早早就到了码头。她穿着蓝色的工作服,胸前别着上海外事接待处的工作证,手里拿着一个旧帆布包,里面装着英语词典和工作笔记本。这是她第一次独立负责接待外宾,虽然只是一名实习翻译,但她格外认真。
码头上已经热闹起来。起重机轰鸣着吊运货物,趸船上的工人喊着号子,一辆辆解放牌卡车排着队等候装货。远处的外滩,一排万国建筑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小江同志,“接待处张主任匆匆走来,“史密斯教授和他的助手亚里斯先生的资料,你再看一遍。“
江丽丽接过档案袋,仔细翻看:史密斯,雅典大学历史系教授,此次受邀来沪进行为期半年的学术交流。助手亚里斯·帕帕多普洛斯,26岁,历史系研究生。
“记住,“张主任叮嘱道,“要把外宾的日程安排得妥妥当当。这是你的第一个独立任务,要重视。“
“是,张主任。我一定认真负责。“江丽丽郑重地点头。
早晨七点,希腊远洋轮“雅典娜号“缓缓靠岸。江丽丽站在码头边,看着巨轮慢慢驶近。甲板上已经有人在向岸边招手。她努力分辨着,试图找出史密斯教授和他的助手。
船舷靠稳,舷梯放下。拥挤的人流中,终于出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正是档案照片上的史密斯教授。在他身后,跟着一个年轻人,金发碧眼,身材修长,穿着一件深色西装,手里提着两个皮箱。
“wele to shanghai!(欢迎来到上海)“江丽丽用标准的英语问候,“i'm jiang lili, a translator at the fn affairs reception offi shanghai。(我是上海外事接待处的翻译江丽丽)“
“thank you ! thank you very much !(非常感谢)“史密斯教授和蔼地笑着,“this is my assistant, yaris(这是我的助理亚里斯)。“
年轻人走上前来,微微欠身:“o meet you,miss jiang。(见到你很高兴,江小姐)“他的英语带着浓重的希腊口音。
江丽丽注意到,亚里斯的目光在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忙碌的码头、古老的建筑、远处的街道。那是一种充满好奇的目光,仿佛要把这座陌生的东方城市一点点记在心里。
“follow me, please!(请跟我来)“她做了个邀请的手势,“the car is already waiting。(车子已经在等着了)。“
他们穿过熙攘的码头。江丽丽一边走一边用英语介绍:“那边就是外滩,是上海最有名的建筑群。从南到北,有汇丰银行大楼、江海关大楼、和平饭店......“
“it's spectacular!(太壮观了)“亚里斯惊叹道,“the buildings are very european-style。(这些建筑很有欧洲风格)“
“yes, they were mostly built iwenties and thirties。(是的,它们大多建于二三十年代)“江丽丽说着,突然发现亚里斯正专注地看着她。那目光清澈而温和,让她莫名有些慌乱。
一辆上海牌轿车停在码头边。司机老周是位四十多岁的师傅,开了十几年的车,经常负责接送外宾。
“去和平饭店。“江丽丽用上海话说。
汽车缓缓驶入南京路。街上已经热闹起来,自行车铃声叮当,有轨电车在前面悠悠驶过。路边的梧桐树刚抽出嫩芽,街边小店陆续开门,晨练的人们三三两两走过。
“您看,“亚里斯突然指着窗外用中文说道,“那些杨柳开花了。“
江丽丽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街道两旁的杨柳确实抽出了嫩芽,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这叫杨絮,“她惊异地下意识用中文回答,又赶紧改用英语,“this marks the arrival of spring in shanghai!’(这是上海春天到达的标志)。“
“像雪一样。“亚里斯说着,从上衣口袋掏出一本小册子,“您看,我在学中文。“
那是一本泛黄的中文版的《英语900句》。书页间密密麻麻写满了注音,显然是下了功夫。“这是我在学校刚读研时,特意托朋友从bj带回的,我可以使用它学习中文。”
江丽丽不由得对面前的年轻人投出一个敬佩的眼光。
“你对我们中国文化感兴趣?”
“是的,我非常感兴趣你们中国的文化。所以我在大学期间选修了古典中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粉卡》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