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5章 工人食堂(1/2)
“小江同志,史密斯教授说想参观工人食堂。“周一上午,张主任叫住正要出门的江丽丽,“不过丽丽啊,最近有些风言风语......“
江丽丽心里一紧。这些天,她也听说了一些闲言碎语。说她和那个外国青年走得太近,说看见他们在外文书店......“
“您放心,张主任,“她正色道,“我知道自己的责任。“
中午十一点半,江丽丽带着史密斯教授和亚里斯来到纺织厂职工食堂。这是上海最大的工人食堂之一,能同时容纳五百人用餐。
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洒进来,照在一排排整齐的木桌上。墙上贴着“厉行节约“、“文明用餐“的标语。食堂里已经飘出饭菜的香气,混合着一丝青菜豆腐汤的味道。
“这是我父亲工作的地方,“江丽丽介绍道,“每天中午,全厂三千多名工人都在这里吃饭。“
“真了不起!“史密斯教授赞叹道,掏出笔记本记录起来,“这种集体用餐的模式很有意思。“
工人们陆续进来,手里拿着铝制饭盒或搪瓷碗。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外国人,但很快就习惯了他们的存在,开始排队打饭。
“来,我带您们也排队体验,“江丽丽说,“今天的菜有红烧肉、青菜豆腐、萝卜丝汤。“
亚里斯接过搪瓷饭盒,学着前面工人的样子排队。他穿着简单的衬衫长裤,如果不是那头金发,倒真像个普通的上海青年。
“一毛二一份,“打饭的师傅看见江丽丽,亲切地说,“丽丽啊,好久不见了。这是外国朋友啊?“
“马师傅,“江丽丽笑着打招呼,“是的,他们想体验工人食堂。“
马师傅特意给他们每人多舀了一勺红烧肉,笑眯眯地说:“让外国朋友尝尝我们的手艺。“
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正好洒在饭桌上。工人们三三两两围坐着,谈论着工作和生活。一位老师傅正在教年轻徒弟织布机的保养技巧,邻桌的女工们在讨论即将上映的新电影。
“真香!“亚里斯尝了一口红烧肉,赞叹道,“比和平饭店的西餐美味多了。“
江丽丽给他们讲解每道菜的做法:“红烧肉要用老抽上色,青菜要过油爆炒,萝卜丝汤要用猪骨熬制......“
“您对烹饪很了解啊,“亚里斯说,“在希腊,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会做饭了。“
“在上海,女孩子都要会持家。“江丽丽轻声说,“我妈妈说,这是生活的基本功。“
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丽丽!“
江丽丽抬头,看见父亲站在桌边。江建业穿着蓝色工装,袖子上还沾着些棉絮,手里端着搪瓷饭盒。
“爸......“江丽丽有些慌乱,“您今天这么早吃饭?“
“机器调试完了就来了。“江建业打量着亚里斯和史密斯教授,“这是?“
“江师傅好,“亚里斯站起来,用生涩的中文说,“我是史密斯教授的助手。您女儿对我们帮助很大。“
江建业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坐,坐。难得你们对工人食堂感兴趣。“
他在江丽丽身边坐下,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花生米,放在桌上:“尝尝,车间里老李带来的,自家炒的。“
史密斯教授对这种随意的氛围很感兴趣,不停地拍照记录。亚里斯则认真地听江建业讲解纺织厂的工作。
“我们厂现在有二十台新式织布机,“江建业说,“去年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您工作很认真,“亚里斯说,“难怪江小姐也这么勤奋。“
这句话让江丽丽心里一热。父亲是她最敬重的人,能得到亚里斯这样的评价,让她感到莫名的骄傲。
食堂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打饭窗口排起了长队,饭菜的香气更浓了。墙角的收音机里传来《纺织姑娘》的歌声:
“纺织姑娘,你笑得真甜,
细纱如云,飞花如雪......“
“这首歌我会唱,“亚里斯突然说,“上次在工人文化宫听过。“
江建业眼睛一亮:“你们去看演出了?“
“是的,“亚里斯说,“表演很精彩。我特别喜欢中国的民间艺术。“
江丽丽看着父亲和亚里斯聊得投机,心里却有些忐忑。她知道,这种跨越国界的友谊,也许只能停留在当下这个美好的午后。
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一只麻雀落在窗台上,歪着头看着食堂里的人们。远处传来轮班的汽笛声,提醒着下一批工人该来用餐了。
“我得回车间了,“江建业站起身,“你们慢慢吃。“
“江师傅再见。“亚里斯用中文说。
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江丽丽心里五味杂陈。父亲是个普通的工人,但正是千千万万像父亲这样的人,撑起了整个城市的运转。
“您父亲很令人敬佩,“亚里斯轻声说,“这让我想起了托尔斯泰笔下的工人形象,朴实而有尊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粉卡》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