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后记】化萤[番外](1/3)
【后记】化萤
这个故事的时间跨度真是相当长。新建文本文档(是的,一开始是在txt里写的)是在2015年6月29日,算到2024年6月28日初稿完成,也已经有9年了。(等后记发出来的12月31日,又要再过半年。)好漫长的9年啊(笑)。
第一版是2015年10月18日写完的,还是纸质版,只有10章正文和1章小剧场。初版剧情集中于竞赛结束后在学校里的部分,到现在可以说已经不剩什么了。楔子和第一章的结构基本保留了;都提到了一年前的回忆;双节假期的开头是一样的;沈晶晶和叶羽说悄悄话,被吴筱宇威胁;钟逸帆的表白;雪花飘落的日子;「断片」的结构和形式;还有最后的高考出分和同学聚会。两位主角没有在一起的结局也是初版就确定的。
除了个人生活状态上翻天覆地的变化,9年来写作上的变化也让我很有感触。最开始写作的时候,我一直是“只是有了故事的构思”,就开始写了,想到哪里是哪里。所以第一版的故事确实有还说得过去的剧情和人物塑造,但有些过于随心所欲了。
后面决定整体大改丶重建框架的时候是2017年5月,但一直限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没能实现,只是写了几个片段的剧情(比如寰宇在学校里的吐槽,以及「蒙尘」的前半截),而最长的一段(对应现在的「海潮」)后来也成为了废稿……
等到2021年,现在已经不记得当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了。总之,决定要接着写,把txt里的东西搬到了word文档。大致的改动是,重构了前两章;写了国初前的清晨,物理实验室的小片段,一轮的开头,决赛前的一点点聊天;重写了省队名单揭晓的剧情,以及结尾。然后又开始忙了,现实生活里奇奇怪怪的一堆事导致我连打开文档都不敢。当时写作的时候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考虑人物的心理丶放慢节奏,但仍然不够好。
最终一口气写完的原因源于随手发的一条评论,底下有人说我文笔好。看到的时候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被肯定的感觉,然而还是拖了半个月才开始集中拉磨。那个时候的word文档字数统计是3.8万字,想着“10万字应该差不多可以写完吧”。10万字没写完,20万字也没有,初稿定格在25万字,写着写着已经奔着30万去了。怎么会这样呢?
首先是重新思考剧情架构;然后是改变了叙述模式,删去了绝大部分叶羽视角的内容以增加悬念;在一点一点展开故事的过程中,又重新编排了部分情节的顺序,增加了两章纯对话内容,把一些剧情独立成章;以及因为文本量的增长,从10章丶16章一路扩增到20章后给每一章都起了名字。
出于放松和(根本起不到作用丶也根本不构成因果关系的)取材的需要,中间去了一趟此前从未涉足的华南,度过了非常幸福的几天。虽然是冬天,却写了很多发生在夏天的故事。尤其是中间安排了三天没有出去玩,每天在旅馆里睡到自然醒,吃饭回来就打开电脑写几个小时,再出去吃饭,如此循环。(那边的菜真的很好吃,6月有事过去的时候又狂吃了一星期,10月中旬再次大吃一天。但是夏天的南方的确不适合本铁血北方人生存。)
随着剧情的展开,感觉人物们终于脱离了作者,变得鲜活起来。能明显地感觉到我是在“创作”,但又明确知道我只是在“覆述”他们的故事,而不是“设计”他们的故事。在写作的过程中一点点摸索丶一点点体悟,学会了许多东西。受限的单一视角,可以用来掩盖一些信息。剧情线并行的时候,如何安排表述的重点,如何起伏交错。要交代的事情很多,详细展开和一笔带过的部分如何分配。最后做得仍然不是很好,但至少我试着去做了。
一个题外话:要写竞赛,就不得不写他们的课前丶课中和课后,以及练习和考试。写的时候回去查了很多竞赛资料,发现很多的确不难。本来以为我的本科是一路摸鱼划水过去的,现在就是,□□大学你怎么真的让我学到东西了啊!.jpg。
也是因为早已脱离了当时的环境丶做题也生疏了,很多地方只能一笔带过,因为再也没有当时的心境了。虽然成长了,但是失掉一些东西总归还是有遗憾。
为了某种意义上找回当时的心境丶也是考虑到时间紧迫,完成作品前后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见了不少以前的同学和朋友。有些朋友已经工作了,有些仍然在读研读博;虽然聊天的主题和烦恼的内容已经从成绩变成了科研丶工作和其他一些沈重的成年人现实话题,但幸而大家身上都仍然留着过去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人的痕迹,也都在努力活下去(?)。
能遇到我的朋友们,确实是一件十分幸运且幸福的事情。大家我都超喜欢哦!
说来,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每一张的章节提要(也在更新预告的底部出现了),和章节内容有点关系,但是不多。要说这个,就要提一嘴《冰海》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了:故事的灵感来源于一首歌,整体剧情发展和歌词是对应的。(并没有完全照着歌词写,只是感情色彩一致。)标题原文与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冰封泪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