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6章 静观其变待圣夺(1/2)
朱高燧在北镇抚司的审讯室内,目光如炬,正审问着眼前战战兢兢的犯人。
他从犯人口中得知,那些从诏狱释放的人已被转移至燕王府。
他在心中暗忖,若这一百人遭遇不幸,必将引起朝堂的动荡。
正沉思间,一名锦衣卫急匆匆地闯入审讯室,打破了他的沉思。
朱高燧目光一凛,眼皮不自主地抽动着。
“那一百名从诏狱中获得自由的人,竟全被太子殿下朱高华处决了!”
那名锦衣卫报告道。
朱高燧深吸一口气,尽管心中早有预感,但事实摆在眼前仍旧叫他心惊。
挥了挥手,锦衣卫无声地退去。
“唉,老四一上位,今后的日子怕是难熬了!”
此时,他心中明了,新任太子爷上台,必然会有新气象。
他绝不能掉以轻心。
不久,贪墨官员被全数处决的消息迅速在朝堂扩散,成了所有人谈论的焦点。
新任太子朱高华的手笔,比前任太子朱高炽更为狠辣。
往昔朱高炽以仁政治天下,而朱高华的举动却让人回想起十年前的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活阎王”。
这哪里还是大明的储君,简直就是一个可怕的杀神。
这起事件让满朝的文武百官陷入了恐慌与不安之中。
与此同时,兵部也开始暗中动作。
杨士奇、杨浦、杨荣三人交换着眼神,心中无不为之震撼。
他们刚刚得知了一个令人战栗的消息。
“你听说了吗?新任太子爷在朝堂之上,一口气杀了百人。”
杨荣语气沉重地透露着最新消息。
此言一出,四周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杨士奇与杨浦面露惊愕,相顾无言。
“这位太子爷的手段如此激烈,我们日后的处境恐怕会更加艰难。”
杨浦忧虑地说道。
杨士奇却有不同的看法:
“还是比监国的汉王要强。汉王在位时处理的事务,大家都有目共睹。”
在场的人陷入了沉思。
“我们现在要不要采取什么行动?”
杨荣询问道。
杨士奇却主张谨慎行事:
“皇帝都还未有动作,我们何必急于一时?静观其变吧。”
杨荣和杨浦点头赞同。
他们明白,在这风起云涌的时期,保持低调,静待时机才是明智之举。
杨士奇的稳重,让他们更加确信,此时不宜轻举妄动。
此刻,朱棣在鸡鸣寺中,心头犹如被大石重击,压得他喘不上起来。
他的双手不由自主地颤抖着,目光定格在那册子上一个个被划去的名字上——
那些都是官员的名字,而现在,这些划痕意味着他们都已遭遇不测。
“这些,都是被老四所杀?”
朱棣的声音带着不可思议的颤抖。
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眼前的一切太过震撼,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会进行如此规模的杀戮。
一次性,竟有百余名朝中官员被杀,这若是无人亲见,断难置信。
朱棣愣在原地,神色间满是错愕。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锦衣卫,那人是纪刚。
纪刚轻轻点头,证实了这一切,而他脸上的神情也显露出对这场屠杀的惊骇。
“此事确凿无疑,我亲眼目睹,那些官员在燕王府外被杀,地上的鲜血尚未拭去。”
纪刚语气坚定地说道。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
“此番举动,确实过分。”
“百多条人命,其中不乏国之栋梁,就这样消失,朕竟一无所知!”
百人的生命重量,压在朱棣的心头。
在这天下,每一个生命都珍贵,更何况是身负朝廷重任的官员。
如此规模的杀戮,足以震惊朝野。
朱棣深知,若处理不当,恐引发天下人的恐慌,毕竟这天下是他朱棣的天下。
不同于往日的靖难之役,儿子这次的杀戮,即便是为了立威,也显然是过激了。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下令:
“传旨,召太子前来觐见。”
朱棣的话语坚定而有力。
“遵旨!”
纪刚领命,微微颔首,转身离去。
事态的严重性迅速在宫中传开。
朱棣对儿子的先斩后奏感到极度不满。
他转头看向身边的老和尚,询问他的意见:
“对此事,你有何高见?”
自始至终,这位老僧人都在默默念诵经文,仿佛外界纷扰与他无关。
“我个人认为,对这些贪污之辈的惩处极为得当,太子殿下的举措不仅仅是为了彰显权威,更是意在推动我大明国走向辉煌。”
姚广孝含笑陈述着。
朱棣一时语塞,他未曾料到,这位出家人竟然会如此表态,这让他颇感惊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他朱棣四子,当世活阎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