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59章 平戎策出江山定(1/2)
朱瞻基领命,随即离开皇帝的寝宫。
在奉天殿的侧殿里,于谦笔走龙蛇,不久便完成了他的大作。
他伸了个懒腰,将那份平戎策递给了朱瞻基。
朱瞻基接过,却显得漫不经心,甚至开了个不合时宜的玩笑:
“给他斟满茶,这或许是他最后的一杯,‘断头茶’!”
“且看皇上一旦不满,你将如何自处!”
他半是玩笑半是警告地说道:
“即便是我的四叔为你撑腰,恐怕也难以承受这触怒天威的后果。”
朱瞻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昨晚的事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我虽未亲眼见到,但那醉态与失礼,实在令人遗憾。”
“幸而皇上并未降罪。”
他对于谦的评价并不高。
与此相反,杨士奇却对于谦青眼有加,因他敢于直面问题。
在急于保护于谦的同时,也对那场醉闹感到不满。
杨士奇的态度,让所有人意识到于谦在他心中的分量。
杨荣与杨浦对视一笑,他们深知杨士奇如此急切,意味着于谦绝非常人。
“我对人才的鉴赏从未失误,于谦显然是国家的柱石,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杨士奇语气坚定地表达了他的忧虑。
听到杨士奇的话,杨浦轻轻启口,试图安抚他:
“不必过分忧心,毕竟他有先太子陪同,料想应无大碍。”
杨士奇的脸色逐渐舒展开来,口中念念有词:
“但愿如此。”
杨浦继续说道:
“加之于谦现为太子门下,应有保护,更应无碍。”
杨士奇默默点头,心中祈愿。
而在皇帝的寝宫之内,朱棣静坐等候,身着素衣,期待着于谦的平戎策。
朱瞻基快步进入,手中紧握着那份期待已久的奏折。
“这是于谦的平戎策。”
朱瞻基禀报道。
朱棣接过后,缓缓翻开,开始细读。
朱瞻基在一旁紧张地伫立,内心忐忑不安。
未几,朱棣突然合上策论,紧接着霍然起身,动作之猛,让朱瞻基不由得吓了一跳。
朱棣再次翻开《平戎策》,全神贯注地审视着每一字一句,朱瞻基目睹祖父如此专注,心中暗暗惊奇。
他的神态比之初次阅读更为倾心,不一会儿,便小心翼翼地将策书收好,眼中难掩激动之色。
他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波涛,低声自语:
“未曾想到,在朕有生之年,竟能遇见如此人物!”
朱瞻基第一次见到祖父如此激动,不禁愕然。
朱棣深吸一口气,目光从《平戎策》上移开,带着几分感慨望向孙子。
不久,他缓缓开口:
“实乃我大明之幸啊!”
这句话让朱瞻基感到震惊,他疑惑地问道:
“这《平戎策》真有如此神奇?”
朱棣答道:
“你还年轻,未能深知此策之重。”
“若依此而行,边关民众将免受劫掠之苦,外敌亦不敢轻举妄动。”
朱瞻基默然,意识到自己对这份策书的判断过于轻率。
朱棣继续说道:
“你四叔慧眼识珠,招募了这样的人才,他将成为我大明的灵丹妙药,护国神符啊!”
言罢,他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
朱瞻基深吸一口气,对四叔的才智与能力心生敬畏。
他的内心沉默而复杂,无法用言语表达。
然而,爷爷的教诲如同溪水般在他心间流淌,尤其是关于如何驯服世间英才的论述,使他不敢小觑任何一位才子。
“才华横溢之人,犹如野马,欲收服其心,非一日之功。”
这些话语重重敲打着他的心。
朱棣目注孙子,微笑着问道:
“你应该清楚自己的立场吧?”
朱瞻基面露难色,眼神游移,他看着爷爷,犹豫地说道:
“这样做,是否有些不妥?毕竟,四叔那边……”
朱棣斜视了他一眼,打断他道:
“何须畏惧?若有必要,朕自会向你四叔解释。”
“记住,无论何人,皆为永乐朝的臣子,岂能存异心?”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权威。
朱棣忍不住斜了他一眼,朱瞻基却狡黠地瞥了眼自己的祖父。
“那假如我的四叔真的谋反,爷爷,您有把握应对吗?”
朱瞻基好奇地问道。
“你这小子说话不知分寸,不想说话就闭嘴。”
老爷子严厉地斥责,瞪了他一眼。
朱瞻基却忍不住抿嘴一笑,尴尬地干笑一声,便不再多言。
“稳定人心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牢牢掌握。”
“于谦是个难得的人才,不管将来是交到你手中还是你四叔手中,都绝不能伤害他。”
朱棣强调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他朱棣四子,当世活阎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