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1章 “雇佣兵”(1/2)
长孙晴惊讶出声,崔顾行的震惊也不逞多让,他沉吟一瞬,便忍不住身子前倾,问道:“果真三成价?”
计都点头:“果真三成价!”
桌前一片寂静,谁都没再说话,只听到粗重的喘气声。
自古盐业一向暴利,且是一层无形的“赋税”。
因为百姓农耕社会,百姓大多可以自给自足,唯独盐,却不得不买,而只要买,高昂的盐价就能盘剥百姓一层皮去。
太圣皇帝朝时,曾一度稳定盐价与粮价相当,可后来朝代更迭,盐价早就飙升起来,数倍于粮价,有的地方甚至比粮食贵了近十倍的价格!
更甚者,为防私盐,梁朝明文规定私下采盐、制盐者,以谋大逆论罪,均为死刑,极是荒谬。
而后藩镇割据,如胶州等地,不少藩镇靠海吃海,以盐业为生意,也就无所谓是不是私盐了。
幽州用盐,半数自上谷而出,只因沿海地虽多,却不是处处都能用来制盐的。
时人多以煎、煮法制盐,很受气候、风向、海岸线地形和湿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别的地方制盐产量少得可怜,唯有上谷郡孤竹县一带产盐倍之。
当然,相比起来,孤竹盐只是小打小闹,北地真正的盐业大头乃是胶州盐。
胶州盐业兴盛,盐价也低,“胶州盐”更是成了优质盐的代称,卖至北地何处,收割着凉州、并州、烈州乃至雍州的钱财,这才使得掌控着胶州盐房氏早便成了国中之国,养了七司之一的镇海司,令胶州独立于北地之外。
长孙晴知道左氏,也是因左氏素来与燕云司往来,两方合作,将盐、茶等贩卖至关外钦察人手中,赚得不少,否则仅凭幽州一地的赋税,哪里养得起燕云司八个卫所的骑兵!
不过,这些确实不为外人所知的了,长孙晴也没有提及的意思,只问:“说来说去,莫非左氏甘愿将盐田献上不成?”
计都答:“不敢欺瞒将军,左氏确实是上谷郡内首个投效我家主公的,同乌氏一起,均算是自己人了!左氏也的确自陈将盐田献上,当然,我家主公不白收,也是分他左氏一分利的。”
长孙晴想了想,居然痛快点头道:“好!若是你们陈太守果真能做到供我市价三成价的盐,我便认他为上谷郡太守!”
“咳咳咳咳……”
崔顾行又是一阵咳嗽,插话道:“不过,这粮食也得给,西陉关苦寒,又多受钦察人侵扰,难以耕种,粮草方面始终紧俏。不如这样,每年上谷郡交十万石粮草,以供燕云司边防。”
计都却道:“好教崔长史知晓,我家主公有交代,给燕云司的粮草,有两种给法,将军和崔长史尽可择其一,上谷郡绝不推辞!”
崔顾行点头:“愿闻其详。”
“其一,无论丰欠,每年八万石,不多也不少,我们上谷郡送了粮便走。其二,乃是一石不给,而是要将军这边来‘买’。”
长孙晴大笑道:“计从事莫非在说笑不成?既然有白给的,我为何还要花钱去买?”
“将军且慢,好教将军知晓,我家主公有言,请燕云司买上谷郡之粮,不是用钱,而是用兵卒!”
计都再次抱了抱拳,解释起来:“自然,也不是白让将军把燕云司的骑兵卖给我们,便是您敢卖,我们也不敢买。而是说……以粮价为雇金,雇您些骑兵帮我家主公做些事,收拾地方的蛀虫也好,剿匪伐逆也罢,我家主公手里只有一个御临卫,用人实捉襟见肘,方才出此下策。”
长孙晴闻言,双眼一亮,十分意动,口中却谨慎道:“倒也不是不行……”
崔顾行则问道:“雇金几何?又雇多久?这些总要说清一二罢?”
计都道:“将军手中骑兵每月耗费粮草多少,我家主公便以三倍价雇之,每次至多只雇一季,而后便轮换另一批兵卒,如此方能长久,将军意下如何?”
长孙晴听罢,在心中暗自盘算了一番——
倘若那陈泽一次雇一个卫所的骑兵,三个月所耗粮草大约为一万多石,那么三倍就是五万石左右!
若他一年到头都要雇燕云司的骑兵,那至少就能给燕云司带来二十万石的粮草!都快能养得起她手下所有的军马了!
不过,按计都话里话外之意,恐怕一年未必都雇,可哪怕只雇半个月,也是十来万石的进账!
长孙晴心中蠢蠢欲动,望向崔顾行,试探着用眼神询问起来。
崔顾行又是咳嗽了两声,方说道:“此法倒也可行,只是不知陈太守具体何时起雇,好令我们心底有个计较。”
“倘若将军有意,自明日起便可!”
计都道:“将军可点兵三千骑,随我等同归上谷,由此便算雇期,待期满,我家太守自会将粮草准备妥当,使将军手下的骑兵回白郡时一并带回。”
长孙晴皱眉:“先雇后付?”
计都双手一摊:“以燕云司的本事,我们也不敢赖账!”
长孙晴莞尔一笑:“这倒也是!”
双方谈定,又计较了一番细节,便各自满意离席。
翌日,天一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傀儡三年,斩尽门阀平天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