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36 章 他的小孩儿含蓄着...(3/8)
官和夫人的一些闲话……”
赵旻蹙了蹙眉心,“多谢李大人了,在下知道您是什么意思了。”
李福海苦笑了两声:“小王妃客气了。那下官就不打扰夫人和王爷了,下官这就去驿站差人换个通行的牌子,过几日随着京师的运粮船去宁德。”
送走了李福海,赵旻让白绒和云泉上街买了许多干饼。灾区的情况闻赵墨的家书上所述,百姓们以白粥充饥,他们带一些能好消化的干饼,若是碰上年幼些的孩子送给他们充饥,当做自己的口粮也方便。
翌日一早,云泉架着李县令的马车,一行四人朝着宁德出发。
卓伦骑马在暗处走。
金陵到宁德不过几个时辰的路程,当天下午他们就到了。
彼时,赵墨与宁德县县令刚从粥厂分开。
李福海是王茂清举荐的人,与宁德县县令李勤的表亲侄子顺天府府尹李正德不和。李勤拒绝去接待远道而来的李福海。无奈,赵墨只好亲自去驿站迎接。
从粥厂回驿站的路上,沿途被大水冲坏的房屋倒塌一片,两侧难民席地而坐,有些少年为了多拿一份口粮,常常组团冒领,还聚众抢夺妇孺的粮汤。
赵墨痛心不已,但这时候京师的粮食还没运到,宁德周围几个县的粮食能借的都借了,萧景驰还借贷了不少商粮,白银似水般花了出去。但这些粮食,对几十万无家可归的难民不过杯水车薪。
萧景驰今日从大铭县有运过来几千石粮,从驿站去粥厂路上恰好与赵墨碰上:“太——师父。”
为了方便行事,萧景驰并未以真实的身份在灾区活动,所以也改了称呼。
赵墨扫了眼萧景驰拉回来的粮食,点头与他示意:“你先去,不然明日的粮食要不够了,务必在今晚亥时之前将粮食都分发到各个粥厂。”
萧景驰停下马儿,“是。”
“对了,可见建州来的李县令,明明昨日就该到了,这路途遥远,万不能遇到流民了吧?”赵墨担忧道。
李福海是前线抗倭的江南直隶总督王茂清举荐之人,赵墨倒是听说过这个人,性子柔和,但做事细心,若是能放在粥厂附近做登记难民的户籍工作,那便能将冒领事情大大降低。
这样一来,这几日仅有的粮草便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倒是不曾见,”萧景驰从大铭县过来,途径了宁德的驿站,就给马儿喂了口干草便马不停蹄的过来了。
“不过今日倒是有人传话,说李县令的妻子随行而来了,建州离这里太远估计是夫人不放心。”萧景驰道。
赵墨:“这样啊,真是苦了李县令了。”
“先去粥厂吧,为师回驿站一趟,晚上酉时左右回去。”
赵墨这几日在宁德县驿站和灾区的粥厂来回奔波,宁德这边的县令滑头的很,连带着下面的工作也不好做。
萧景驰想给赵墨添一件大衣,又怕被他教训,最后还是驾着马车朝着粥厂走了。
酉时前,赵旻一行人到了宁德县驿站。
卓伦也换了破烂的粗布衣,就混在沿途的难民中间。萧忌换了一身深色的圆领袍,用丝带遮住了眼睛。
甫到了驿站,门前清冷地连个接马的人都没有,云泉和白绒两个人拉着马车找到了马厩,自己弄了一些干草喂马。
萧忌和赵旻进了门。
堂内,几个穿靛蓝色官袍的宁德县衙役正围着小桌子喝茶,见两人过来,其中一个带头的从堂内出来,打量了一下面前的瞎子和小美人。
安抚使大人今日交代了,建州的李福海李县令过来,可没说带着家眷过来。但面前的两人看着,怎么都不想是普通的难民。
那男子身材高挺,要比寻常的男子都高上不少。
衙役问道:“两位什么人?”
萧忌被纱布遮住了眼睛,只能透过雾蒙蒙的布条看面前的人,心情着实不妙,沉道:“建州调任县令,李福海。”
萧忌的话音刚落,身后就传来哒哒的马蹄声,赵墨一袭青袍,从泥泞小道进了驿站的门,“李大人,久等了。”
赵旻自然听得出来那是赵墨的声音,他甫回眸,赵墨下了马,抬头惊错的看着赵旻和萧忌。
“阿——”
“赵大人,”萧忌牵着赵旻的手,上前,沉沉道:“本官路上耽搁了一日,今日才携夫人匆匆赶来,勿要见怪。”
赵墨:“……”
赵旻抿了抿唇,抬眸看着赵墨,示意他有话要说。
“李大人和夫人一路幸苦了,”赵墨缓了缓,抬手示意赵旻和萧忌进门:“李大人和夫人请进吧。”
宁德县的驿站建造的地方偏高,并未受灾,除了赵墨和萧景驰还有一些从外县调任过来的衙役捕快,都蜗居在此处。
好在,还是有单独的房间留给两人的。
一进门,赵墨就心急的关上了门,拉着赵旻的手,“阿旻,你真是胡闹——”
还没说罢,就没忍住抱了抱他:“哥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人嫌世子揣了摄政王的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