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64 章 越平静越疯狂(3/7)
—
半个月后,四月初,京师。
自临州出发,经历了半个月的路程,终于在四月初到了京师城内。
赵旻最早其实没有想过回京师度过自己最后几个月,只要萧忌在身边,哪里他都无所谓。但是萧忌却主动提起。想来也是,赵墨还在京师,他也是在京师长大落叶归根,等他死后能安葬在京师也不错。
来时路上,赵旻用飞鸽传书给赵墨写了信,说自己大约在四月初能回到京师的摄政王府。许是萧忌都打点好一切了,赵墨的回信里并未问萧忌要回京师做什么。
他们此行只带了云泉和白绒已经小千的轻甲兵随行,卓伦留在西北操持西北三州的事。萧忌并未告诉他这次回京师住多久,只是说陪着他,想来等他死后萧忌应该就回西北,继续打西戎。
正午,马车到了摄政王府。萧忌已经辞去摄政一职,王府自然不能称摄政王府,原先的牌匾早已经换下,崭新的硕王府三字的漆匾挂了上去。
还没到府前,只见远远地瞧着王府门前站着两个身影。
云泉架着马车,见了人,便告知了声:“王爷,殿下,瞧着前头好像有人候着。”
“谁呀谁呀?”云泉将马车停下,白绒就上赶着跳了下去,走了两步发现不认识便又折了回来:“本仙人不认识……”
马车内,赵旻睡了一路,闻声从萧忌肩上离开,揉了揉眼,“云泉说什么了?”
“没事,到家了。”萧忌牵着赵旻的手,安抚道:“阿旻休息一会儿,哥哥下去看看。”
数月前,皇后凤仪去南山寺礼佛,遭匪人暗杀。随即萧忌主动卸任摄政的职,回了西北,封锁三州消息。京师内阁大换血,皇后母家长孙氏一族扶持太子萧景驰执政,赵墨任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与先臣赵清明赵阁老一同协管内阁。
金陵顺天府府尹李正德被革,内阁工部尚书调任金陵任顺天府府尹,协助浙直总督王茂清抵抗倭寇。
司礼监及掌印冯弘与很多内阁成员都是萧忌的人,自萧忌回了西北便也主动辞了职,冯弘曾多次派人去乌山地界向西北递求职文书,但从未得到萧忌的回贴。
几日前,他手下的人打探到西北二十万轻甲军秘密支援南海的事情,便知道是萧忌要回京师,已经连着数日在硕王府前头候着了。
见马车缓缓停下,冯弘急匆匆上前,并未走到只见轿内走出一道熟悉的身影。
冯弘掀开衣袍,叩首在地:“奴才恭迎王爷——”
萧忌掀开帘子,蹙眉看着面前叩首在马车前的冯弘。
蠢。
萧忌:“起来。”
“是。”冯弘起身:“王爷,奴才早数月前就给您写了信,但奈何没有通往西北的玉碟,只好一直在京师候着王爷。”
冯弘说着,双眼含着热泪:“王爷,您可算是回来了!”
这时候赵旻也从轿子里出来,“哥哥,是谁呀?”
萧忌滚了滚喉,握住小孩儿的手,冷幽幽的看着冯弘,沉道:“回去。”
又哄着小孩儿道:“先司礼监的旧人,派人过来打扫院子的。”
冯弘闻言,诧异扫了眼马车上的赵旻,似乎即刻就懂了:“新小厮明日就到府上。”
长孙氏虽死,但是长孙家后背的势力却没散去,他们手里有萧景驰这张王牌,只需要把宣隆熬死整个大宗便是他们的。萧忌走了之后,从老臣赵党和萧党的明争暗斗,变成了赵墨和长孙氏旧贵族的斗争。
眼下南海的倭寇还难以除尽,长孙家便派了人去分王茂清的权,急于掌控金陵;赵清明一党执意要按照祖制迎南山寺的宣隆回京;赵墨在内阁和衣而眠扶持萧景驰亲自处理朝事。三党相争,搅合的大宗上下一片浑水。
冯弘虽然成功身退,但线下司礼监还有他上千的干孙孙干儿子要养活,萧忌这次回京目的不明,但是却将自己手中的轻甲兵调任南海。
其用意,不难揣测。
冯弘又回了礼:“是,奴才唐突了王爷和殿下舟车劳顿,奴才就不扰王爷了。”
萧忌烦躁地蹙了蹙眉。
冯弘走后,萧忌牵着赵旻的手踱步回去,云泉和白绒牵着马车。
赵旻数月没回,对故土的思念倍增。
不回来不清楚,眼下落了地才感觉出来,一时感慨万千:“哥哥。”
萧忌不徐不疾,陪着小孩儿慢慢走,“嗯?”
“你对阿旻真好,”赵旻说着,停下脚步,与萧忌对视:“阿旻喜欢哥哥。”
萧忌抬唇一笑,望着小孩儿单纯清澈的双眸:“嗯,哥哥也喜欢阿旻。”
“走吧,回府休息一会儿。”
……
白绒被萧忌带回京师,前脚刚到,后面白聿的车马便追了上来。
午后,赵旻在房间午休,萧忌哄睡了小孩儿刚到外殿,云泉急匆匆地从门外赶来,“王爷,白,白先生带着一伙人到门前了,说要见王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人嫌世子揣了摄政王的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