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2章 瓦缸寨名古时传 瓦岗寨名雅化成(4/7)
丁德才的话让我更加好奇,他继续说道:“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学会了种植新的作物,如老鹰茶和高山中药材。这些作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以前,我们只能靠种粮食为生,收入微薄。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生活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我看着丁德才手中的老鹰茶,那是一种色泽深绿、香气独特的茶叶,据说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他告诉我,这种茶叶的种植和管理需要特别的技巧,但一旦成功,收益非常可观。
“这些新作物不仅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经济来源,也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丁德才的话语中充满了希望,“我们不再是那个只能靠天吃饭的村民,我们有了自己的产业,有了自己的未来。”
我站在田间,看着丁德才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深弯小组的故事,就像是一首关于坚韧与希望的歌,它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只要有决心和勇气,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最后,我踏上了前往水井山小组的旅程。这里的地势尤为险峻,群山环绕,仿佛是一幅天然的屏障,将外界与这个宁静的小组隔绝开来。然而,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锻造了村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当我走进水井山小组,只见村民们正忙碌于各自的家门口。我坐在丁朝芬村民的门前,她正坐在门槛上,眺望着远处的山景,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自豪和坚定。丁朝芬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豪,她的声音在山间回荡,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水井山小组的历史与精神。
“水井山小组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丁朝芬的声音中带着岁月的沉淀,“我们的祖辈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这险峻的山岭中开垦出一片片土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家园。”
丁朝芬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回忆,“搬迁前,我们这里的生活异常艰苦。山高水冷,土地贫瘠,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我们依靠着有限的自然资源,过着简朴而艰辛的生活。但是,我们的祖先们从未放弃,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奇迹。”
随着岁月的流逝,水井山小组的村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逐渐壮大。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灭他们的斗志。丁朝芬说,搬迁到东川城郊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水井山小组的村民改善了居住条件。
“政府的支持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丁朝芬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他们帮助我们修建了新的房屋,提供了基础设施。以前,我们只能依靠山上的雨水,而雨季的不确定性常常让我们陷入困境。现在,有了水库,我们的农业生产有了保障,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安心。”
丁朝芬指着远处的水井山水库,自豪地说:“你看,这就是我们的水库。它不仅解决了我们的饮水问题,还为我们的农田灌溉提供了便利。现在,我们的农作物长得更加旺盛,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裕。”
我看着丁朝芬,心中充满了敬意。水井山小组的故事,是一段关于坚韧、勇气和团结的传奇。在这里,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克服了重重困难,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他们的精神,就像那巍峨的山峰,永远屹立不倒,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通过对这三个村民小组的探访和村民的访谈,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瓦岗寨搬迁后的蜕变。每个小组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个村民都有着自己的经历。他们的生活虽经历了搬迁的阵痛,但也在新的环境中找到了希望与未来。这些搬迁的印记,如同瓦岗寨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篇章,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6
在瓦岗寨的辽阔土地上,自然不仅仅是村民们生存的基石,它如同血脉般流淌在他们心中,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深入探寻瓦岗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奥秘,我踏上了这片土地的探索之旅,首站便是那坐落在瓦岗寨边缘的宁静角落——干海子牧点。
干海子牧点,一个坐落在高山之巅的世外桃源,是牧民们世代传承的放牧乐土。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穿越了一片片翠绿如织的树林,终于抵达了牧民的营地。在这里,成群的牛羊在碧绿如茵的草地上悠闲地咀嚼着青草,牧民们则忙碌地守护着这些宝贵的生命。
我遇到了一位名叫丁德贵的牧民,他正坐在帐篷门口,悠然地抽着旱烟,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我向他致以问候,他立刻热情地邀请我入座。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丁德贵一家与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这里的山,这里的草,都是我们的命根子。”丁德贵指着远处的连绵山峦,语气中充满了敬畏与依恋,“我们在这里生活,如同大自然的孩子,必须用心呵护这片土地。”
丁德贵向我讲述了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对牧民生计的冲击。为了守护这片生态环境,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包括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政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今,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放牧了,而是转向了生态旅游。”丁德贵微笑着说,“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寻村踪》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