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寻村踪 > 第169章 中殿古寺禅意浓 村景宁静岁月长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9章 中殿古寺禅意浓 村景宁静岁月长(1/9)

目录
好书推荐:

第169章 中殿古寺禅意浓 村景宁静岁月长

中殿村的秘密花园

古寺的回声

引子

在时光的长河中,岁月如歌,我已步入中年,心中对历史的神秘与自然的魅力仍怀有无尽的向往。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e8zw.org于是,我决定踏上一次寻村踪之旅,去探寻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去触摸那些古老的故事,去感受那些与世隔绝的宁静与祥和。

我的第一站,是昆明市东川区碧谷街道东北方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中殿村。村庄的名字犹如未经雕琢的璞玉,散发着古朴神秘的魅力。当我踏入这片土地时,群山环抱,绿意盎然,溪水潺潺,鸟鸣声声,一幅宁静祥和的景象展现在我的眼前。

中殿村,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隐藏在深山之中,不为外界所知。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未染现代的痕迹,唯有原始的自然之美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并存。我站在村口,凝望着那一片片翠绿的田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我知道,这里一定隐藏着无数古老的故事,等待着有缘人去探寻。那些关于先人的传说,那些关于土地的记忆,那些关于自然的敬畏,都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一展现在我的面前。我深吸一口气,心中充满了期待,准备开始这段寻村踪的旅程。

中殿村,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就这样静静地躺在群山之中,犹如一位沉睡的智者,静待着知音的唤醒。而我,将是我唤醒它的第一个旅人。在这个充满未知和可能的旅程中,我将用我的双眼去捕捉那些美丽的瞬间,用我的心灵去感受那些古老的故事,用我的笔触去记录那些珍贵的记忆。中殿村,我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道高和尚的传说

当我踏入中殿村的那一刻,一股神秘而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我已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漫步在村庄的幽径,道高和尚的传奇故事悄然入耳,这个古老的传说让我对村庄的历史充满了敬畏,也激起了我探索的欲望。

相传,中殿村原名大殿,是因为河南少林寺的僧人道高和尚在此建寺而得名。道高和尚,一位德高望重的佛教高僧,历经云游四方的磨难,最终选中了一处灵气聚集的风水宝地,背靠青山、面朝碧水,决定在此修行并传播佛法。

道高和尚建寺时,选址极为讲究。他亲自勘察地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一处环境幽静、灵气逼人的地方。寺庙建成后,道高和尚潜心修行,他的慧光与悲悯,如春风般拂过每一颗村民的心田,寺庙香火旺盛,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道高和尚在寺中修行,弘扬佛法,他的教诲深入人心。村民们在他的影响下,学会了慈悲为怀、助人为乐,村风民风日渐淳朴。道高和尚的慈悲和智慧,使得中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吸引了许多朝圣者前来膜拜。

岁月流转,道高和尚的传说在中殿村代代相传,成为村民们心中的一段佳话。我站在寺庙遗址前,想象着当年道高和尚在此修行、讲经的场景,心中充满了对这位高僧的敬仰。他的故事,如同古寺的回声,穿越时空,传遍了整个村庄,成为中殿村历史的象征。

随着我的脚步深入中殿村,我发现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树叶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村中的老人们,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依然保留着对道高和尚的敬仰和怀念。他们的讲述,让我对中殿村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这个小村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人们讲述的道高和尚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中殿村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看到了他们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听到了他们口中传颂的佛音,仿佛能感受到道高和尚当年在此修行时的宁静与庄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漫步在中殿村的古街小巷,探访那些古老的遗迹,聆听更多关于道高和尚的传说,感受这片土地上沉淀的历史与文化。我期待着在古寺的遗址中寻找历史的痕迹,期待着在村民的讲述中感受道高和尚的智慧和慈悲,期待着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感悟。

中殿村,这个充满故事的小村庄,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等待着我去翻阅。我相信,在这里,我将收获到关于人生、关于信仰、关于历史的深刻启示,也将收获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

历史的足迹

随着我深入中殿村的历史长河,我沿着历史的足迹,如同一位探寻者,穿越时光的隧道,追溯着这个村庄从清朝东川府集义乡到碧谷街道的漫长变迁。据史料记载,中殿村在康熙43年(1704年)由河南少林寺僧人道高和尚修建寺庙,后因潮湿迁至现址重建,得名中殿。清末民初,中殿村隶属于东川府集义乡,民国时期属会泽县集义镇碧谷乡。1952年属会泽县新村区,设中甸乡,1956年属东川矿区碧谷乡。1958年属东川市,1959年属碧谷人民公社,1962年分设中甸人民公社,1965年属碧谷人民公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寻村踪》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