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袁燕 > 第553章 征西的赏罚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53章 征西的赏罚(1/2)

目录
好书推荐:

回到许都之后,袁熙做出了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对征西的结果定下赏罚。?k,s·w·x*s_./o?r.g^

首先是惩罚,袁熙第一个要惩罚的就是自己。

罪责有三:一是指挥失当;二是肆意妄为;三是纵容下属。

指挥失当,指的是初期,袁熙指挥寇封提前西进,导致寇封在第一次渭南大败死伤三万大军,甚至让关西联军东侵到了洛阳;后来又指挥寇封去并州募兵,导致并州内乱。

是的,袁熙打算把寇封的罪责由自己承担领导责任,这样才能保住寇封的侯爵身份,事实上寇封最终保留了降级的“都亭侯”身份。

肆意妄为,是指征西中期,袁熙不顾期间制定的缓进政策,强行渡河且提前开启第二次渭南大战,更是跟兵力超过自己的关西联军正面硬刚,差点全军覆没。

第二次渭南大战,袁熙跟张合等人推演过多次,基本上输的面远大于赢的面,纯粹是关西联军中马超和韩遂他们之间因为互相不信任,导致的合作不行才有的结果。

纵容下属,则是关于麴耀在枹罕城的屠杀,袁熙在麴耀攻下枹罕城之前,就已经知道了麴耀准备报复宋建一家,没有制止;而且袁熙还纵容马振强占了马超的家世。

麴耀准备屠杀枹罕城之前是跟袁熙沟通过的,袁熙同意了,主要是陇西郡的汉人和羌人大部分都被宋建给洗脑了,大多数人居然真的相信宋建是什么汉宁王,能够拯救大汉朝,跟中邪了似的,袁熙觉得张鲁那边的五斗米都没宋建这边的情况邪性,也就同意了。*r·a+n′t?x¢t../c¨o¨m¢

至于马振,是袁熙授意下,接手了马腾、马超的各类地方资源,基本上马振初步就在长安城附近扎根了,另外,袁熙把马振的姐姐和外甥都接到了邺城的燕国公府照顾。

总结就是,袁熙的罪责不小,袁熙在中书台的内廷会上直接罢免了自己的大将军职务。

当时,在场包括田丰、沮授、诸葛亮、司马懿等人都是一片哗然,只有侍中董昭似乎胸有成竹。

以弹劾自己为开端,袁熙就可以一一对朝堂上其他人动手了。

第二个受罚的自然是田丰,作为御史大夫,知错不请,知情不处,导致问题扩大。

御史大夫的作用本来就是为了能够提醒上级错误的,平时是对皇帝,这会儿自然是对袁熙了,可是田丰最近被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政治内斗给搞麻了,明显在偷懒,出了大事,居然跑去江东坐镇,明显在躲事。

结果,就是,袁熙撤掉了田丰的御史大夫职务。_卡!卡·小.税,王\ -首`发.

第三个自然就是沮授,问题差不多,只不过沮授的更严重,作为尚书令,一方面尚书台左右仆射有矛盾,不做调节,另一方面出现了战事期间兵马司不顾其他五司的权力,独掌大权的情况。

自然,袁熙也撤除了沮授尚书令的身份。

第四、五自然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尚书台内部的问题严重。

征西战事期间,度农司居然完全没有支援前线作战的粮草补给,虽然兵马司在征西战事上大权独揽,但是二十多万人的前线补给怎么可能就交给雍州一个州去应对。

至于兵马司就更离谱了,战事开启后,就大权独揽,居然指挥八位将军各自征集兵力,将八位将军当做下属,完全把权力凌驾于大将军府之上,因为正常调动各级将军的权力只有大将军府有。

袁熙倒是没有把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左右仆射身份撤掉,而是把他俩兼职的度农司和兵马司的尚书位置给撤掉了。

之后就是对在征西期间在许都内部各级官员的批评,主要是这次袁熙在征西大战中,太憋屈了。

此战除了前线作战的将军和士兵,朝堂上只有两个人没有被波及到,一个是贾诩,一个是董昭。

贾诩作为御史中丞,一直在弹劾诸葛亮、司马懿等尚书台的官员自把自为的情况。

而董昭作为新任的侍中,为袁熙提供了一个十分可行的“进步方案”,也就是如何顺利地执行那套“公——王——帝”的流程。

当然,开内廷会,不可能只是在骂人。

打了胜嘛!该奖励的自然要奖励,作战的府兵大多都有封赏,各级将军也有进阶。

例如,张雄的北地中郎将、麴六的护羌中郎将等等。

于禁这次算是居功至伟,袁熙把镇西将军的职务给了于禁,只不过没让他开府,作为补偿,一个乡侯,足以让于禁老怀安慰。

马振要坐镇长安,袁熙把前将军给了马振。

至于原前将军张合,不管他愿不愿意,骠骑将军的职务都得收下。

而麴耀只能加数百户食邑,始终屠杀这种事,太减分了。

像杨阜的凉州刺史,苏则的凉州别驾兼北地郡太守,毋丘兴的凉州治中兼武都郡太守、阎行的陇西郡太守、麴演的金城郡太守、姜叙的汉阳郡太守等等,袁熙也只是顺便提了一下。

因为是高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袁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