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5章 真假善恶(2/3)
即便身处恶的环境,也要努力坚守心中的善。”
小六若有所思,默默点头,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要在这善恶交织的世间,秉持善念,走出属于自己的正道。
小六挠挠头,满脸困惑地说:“师傅,听了这些事儿,我现在满脑子都是疑问。就像刚才讨论的善恶已经够复杂的了,现在我又在想,在这一团乱麻的故事里,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呢?”
师傅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孩子,真假之分,如同水中望月,雾里看花。就拿清高妻子来说,有人怀疑她毒杀亲夫,这是对她的一种猜测,可这是假;但她多年遭受清高的虐待,身心俱疲,这是真。”
文集弹了弹烟灰,点头附和:“是啊,还有清高自己说百草枯是他自己喝的,这是他清醒时说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真。但也有人不信,觉得是妻子为了掩盖真相编造的,这又成了假。”
小六还是一脸迷茫:“那我们要怎么去分辨呢?总不能一直这么模模糊糊的吧。”
师傅轻轻叹了口气,拍了拍小六的肩膀:“分辨真假,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理智去分析。不仅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就像判断清高是否是自杀,要从他平日里的行为习惯、当时的情境以及周围人的佐证多方面去考虑。而且,有时候真相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个,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尊重事实。”
小六低下头,沉思了一会儿说:“师傅,我明白了。就像我们在黑暗中寻找光亮一样,寻找真相也需要我们拨开层层迷雾,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师傅微笑着点头:“正是如此,孩子。在这复杂的人世间,保持这份探寻真相的执着,会让你在面对诸多事情时,少些迷茫,多些坚定。”
师傅摸着胡子语重心长的说:“徒儿,世间诸事真假难辨,仿若雾中花、水中月,令人捉摸不定。然欲明辨之,亦有径可循。
其一,须观其行而察其果。行为举止乃本心之映照,善行者常结善果,恶行者终陷恶果。若一人素日宽厚仁爱,其行皆利于人,所为之事亦多有善终,此为真善之兆;反之,若言行相悖,表面为善,实则包藏祸心,所行之事常引纷争灾祸,此乃虚假之象。
其二,听其言而审其由。言语虽易作伪,然细究其言语之逻辑、缘由,可窥一二。真心之言必有其根源,或情之所至,或理之所在;而妄语虚词,常漏洞百出,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且听众人之言,相互印证,若众人皆称其事,其真之八九不离十;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则需更深究之。
其三,明心境而不为外象所迷。心若澄澈,不为私欲、偏见、嗔怒所扰,则能于纷繁世事中洞察本质。莫因亲疏远近、利害得失而妄断真假,亦勿轻信传闻流言,需以平和之心、理性之思,去伪存真。
其四,时间亦为试金之石。真者经岁月磨砺而愈显其质,假者终难长久,或随光阴流逝而破绽百出。故而,当以耐心待之,不急于定论,待事过境迁,真相自会浮出水面。
总之,分辨真假需综合考量多方因素,用心去感知,用智去甄别,方能于这混沌世间,寻得些许清明,不被假象所蔽,明心见性,行走正道。”
文集挠了挠头说:“大师又讲些深奥的话语。”
小六不禁笑了笑,对文集说:“大伯,师傅这是在传授真谛呢,虽深奥,但细细琢磨,很有道理。”文集吧唧了一口烟袋,无奈地摆摆手:“我这榆木脑袋,可没你们这些弯弯绕绕的心思。只觉得这日子啊,过得真真假假,有时候亲眼瞧见的事儿,都不一定是真的,听了师傅这些话,更是迷糊咯。”
小六想了想,尝试用更直白的话解释:“大伯,师傅的意思大概是,要看一个人做了啥,而不是光听他说了啥。做的事要是好的、合理的,那可能就是真的善;要是做的事总伤害别人,那可能就是假的善。而且,大家都这么说的事,也得再想想是不是真的对。还有,不能因为自己喜欢或者讨厌谁,就觉得他做的事一定是真的或者假的。最后呢,有些事现在看不出真假,过些日子说不定就能明白了。”
文集皱着眉头听着,过了一会儿才点点头:“好像有点明白了,又好像不太明白。罢了罢了,我这把老骨头,就按照自己的老法子过活吧。不过小六,你可得好好跟着师傅学,以后有啥大事,说不定还得靠你拿主意呢。”小六笑着应下,心里也知道,要真正参透师傅的话,还得在这漫长的人生路上慢慢体悟。
小六一脸真诚地对着文集鞠了一躬,语气诚恳地说道:“文集大伯,真的特别感谢您呀。您总是毫无保留地跟我讲这些事儿,把过往那些复杂又真实的故事说与我听,让我这见识一下子就长了不少呢。以前我就守着自己那一方小天地,哪能想到这世上还有这么多让人感慨万千的事儿呀,是您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无奈。”
文集赶忙上前扶起小六,笑着摆摆手:“哎呀,小六啊,跟大伯还客气啥呀。这些都是咱身边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儿,说给你听也就是唠唠家常罢了,只要对你有用,大伯这心里也高兴啊。”
小六直起身子,目光坚定地看着文集说:“大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六子的一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