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5章 某航天公司气运被夺(1/2)
好书推荐:
相对于喜欢用“字母+数字”来表示火箭发动机型号的各国官方航天机构,商业航天公司的火箭发动机就是实实在在名字了。
比如大洋彼岸太空叉猎鹰九号火箭的“梅林”发动机和正在研发中的“猛禽”发动机。 还有国内立项的“天鹊”、“龙云”、“凤鸣”和“沧龙”等火箭发动机。 嗯,很有古典神话的意味。 相对来说路云给万户火箭使用的7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起名谐音“放飞”还更现代,并且也跟航空航天有一定联系性。 更何况大老板以二老板的名字谐音给公司产品命名,并且还不是那种“逆天”命名,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反正蓝星航天公司的人都没意见,总经理于星辰第一个鼓掌同意! 总之,在安芳菲许愿之力和路云绝对技术的支持下,“放飞-70”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燃气发生器首次试车加1000秒热试车圆满成功! 这次的试车台是临时搞的简易试车台,燃料都是罐车拉过来的。 毕竟只是燃气发生器点火,不是真的70吨推力发动机点火,不需要特别正式的试车台,不怕试车台飞起来。 所以这处临时试车台距离公司不远,没出京城,只是找了一处废弃矿坑。 众人回到公司之后开始开会,讨论燃气发生器试车1000秒成功之后的麻烦事。 确实是麻烦事,因为成功的太快,公司得考虑建设正式的制造基地和热试车中心了。 “谁能想到研发进度太快太成功竟然成了坏事,哈哈!” “也不算太快,其实基本都是遵循路总的研发大纲进行的,只是咱们想的有点慢。” “对,是咱们的思维没跟上,还有不少国家队航天系统的思维,这商业航天的发展就是快哈!” “也不是商业航天快,你看深蓝之箭,它成立的比咱们早,但发展的比咱们慢多了,就是对面太空叉的首款火箭发动机研发都用了好多年。” “那还是路总的技术够好,他那篇以国内航天技术为基点快速研发可回收火箭的论文写的确实好,真是常看常新……” 安芳菲来都来了,就没着急走,看完试车之后也参与了会议,毕竟是二老板。 虽然她听不太懂这些技术人员在说什么,但是夸路云的话还是听出来了,所以就非常开心的听着。 而路云看她乐意听就时不时的给她小声解释几句,毕竟是未来要去太空当“真仙女”的,多少得了解一些航天知识。 路云写第一篇论文的时候花了大量的功夫,在《向往》综艺里查资料可不是表演,而是真查了大量的资料,然后才搞定了以国内现有航天技术为基础快速研发可回收火箭的理论。 国内现有的“长征”系列火箭,别管是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长征五号、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还有它们的各种改型,都有3.35米直径的箭体。 其中除了长征五号火箭的芯级火箭是5米直径,捆绑助推器是3.35米,其他型号都是3.35米的芯级箭体。 可以说国内3.35米的火箭箭体技术成熟的不得了! 其实这主要是铁路运输的限制,国内之前的航天发射场都在内陆,需要火车运输,所以箭体被限制在了3.35米,有了可以海运的琼州滨海发射场之后才有了5米芯级的长征五号火箭。 所以万户火箭的3.35米箭体就是在这种基础上进行研发的,现在的研发进度也非常快。 而且3.35米的箭体直径也不小,猎鹰九号火箭的箭体直径也才3.7米左右。 甚至作为初创公司的“第一箭”都超标了。 当初太空叉的猎鹰一号火箭直径才1.7米。 而说到猎鹰火箭,“放飞-70”发动机和它使用的“梅林”发动机都是液氧煤油发动机。 之所以不研究更利于回收复用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同样是因为国内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技术更成熟。 事实上国内最成熟的是各种“毒发”,到现在还是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火箭的芯级主发动机,后来才有了更先进“清洁”的液氧煤油发动机,装在长征五号、六号和七号火箭上。 至于液氢液氧发动机,虽然不太成熟,但好歹有成品发动机已经在使用了,液氧甲烷发动机就是单纯的有技术实验,并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 而有了路云先进技术和超级整合能力的加持,“放飞-70”液氧煤油可复用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半年就被研发了出来。 照着这个速度,再过半年就能整机试车了。 本来不少人对路云制定的研发大纲时间线有疑问,但就像《战狼2》的票房破50亿一样,随着半年时间就让“放飞-70”燃气发生器圆满完成了1000秒试车,再过半年研发出完整的发动机不是梦。 那之后就要和火箭整体做各种测试了,所以制造基地和热试车中心必须马上开始规划建设。 不过这面临两个问题。 一个是选址。 这个简单,路云直接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 “张港市!” 路云把早就准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这个明星要登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