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3章 了却云中三两事(2/3)
中的百金是给小黄门的,剩下三百金则是给曹节的!
袁敞曾经说过,甄厉能当上这两千石的太守,背后正是曹节在运作。而今辰那小吏也没白死,那日在院门外,也将甄厉的事情与王苍分说了一番。
如今刘破奴在王苍的授意下,在城南十里外的亭部附近将小黄门人一行人拦下,并将这些漆盒一并交予小黄门手中,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刚到手,还算热乎的一千金用到现在已去其半,可是王苍一点都不心疼,这钱,不就是用来花的吗?
想起侨儿那略带几分幽怨的眼神,王苍不禁大笑几声,胯下的那匹踏雪乌骓似乎感受到了王苍的心意,更加奋力的迈开了蹄子,不消一会儿,便将众骑远远的落在了身后。
一夜无话,待到王苍等人能看清石城轮廓时,便来到了次日的上午。
石城旁的河桥官道边,吕布伸长了脖子往远处瞅,看到远处的黑点,脸上瞬间挂满了喜色,冲着身旁的众多官吏道。
“终于把贤弟盼回来了!”
------
1.羽林郎,羽林左右监,羽林中郎将:与前汉的羽林孤儿不同,本朝末期羽林郎的兵源相对固定,即常选西北边郡的北地、上郡、安定、汉阳、陇西、西河六郡的良家子为之。
至于前期,多是以军功授羽林,而且有一部分父死子替的现象。
能从文献中得知的是,羽林郎的人员是常驻的,即128人也。
《后汉书·百官志》:“羽林中郎将比两千石。本注曰:主羽林郎。
羽林郎比三百石,本注曰:无员。掌侍卫戍从。常选汉阳...西河凡六郡良家补。本武帝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岩下室中,故号岩郎。”
关于岩郎这个宿岩下室中的这个居所,即德阳殿前的御陛之下。也就是通常影视剧中那条长长的台阶之下。
但这个观点,在荀绰的《晋百官表注》中不同的解释。
即:言其严厉整锐也。案此则为岩郎,与志不同。
但根据整个汉末的羽林郎来看,能叫得出名姓的也不过是一个董卓罢了,而且其当羽林郎的时间还很早,在汉桓帝末期。自他之后,终灵帝一朝,再无有名有姓之人入眼,故而荀绰此言,吾不取之。
《蔡质汉仪》曰:羽林郎百二十八人,无常员,府次虎贲郎。
根据吾之观察,汉承秦制,虽不断革新,但仍十分臃肿。
如最初的高祖开国时期,郎官负责戍卫侍从,后武帝时期,始由羽林、期门(后改虎贲)戍卫侍从,而到了东汉,则是由中黄门冗从和羽林共同戍卫。
根据吾之观察,到汉末之时,虎贲郎最根本的戍卫侍从的职能,更多的变成了戍卫宫廷,因其多是父死子代,人员臃肿不堪用。
加上公元161年的卖官鬻爵,虎贲郎、羽林郎、关内侯等官职和爵位可以买卖,让民间的低劣之人充斥进了虎贲郎中,这让其更加不堪用。
且由于郎官系统的改革,大量郎官充入内庭,其根本想法也不过是借此来做一个跳板,希冀转任他官,当一个资历来用,这就丧失了汉武帝设置期门军(后改为虎贲)的初衷。
虽然以郎官和虎贲郎作为近身武装侍从的职能缺失了,但羽林郎的人员变动不大,这一点从西汉武帝时就居住在岩下,东汉迁都洛阳后,其居住地和需要戍卫的地方不变来看。
窃以为,作为居住在离天子最近的地方的一类侍从,其戍卫侍从的职能没有太大变化,虽与上文三者的职能并列,但含金量还是挺重的。
而且,虎贲郎和三署郎的驻地不在宫城之内,甚至可以理解为住在城市里的公务员,每日去通勤打卡上班。
虽然在台阁区给他们安排了临时休息的场所,甚至还有部分餐食供应,但终究不是住所。
而后,五官中郎将和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的办公区域也被搬离出了南宫,迁往了洛阳城南外的太学附近,而具体的搬迁时间,史书上没有资料记载。
窃以为,应该不在桓灵之际,但猜测有无限可能,可能是邓太后时期,也可能是光武时期,亦有可能在明章时期,具体就看个人理解了。
根据上述资料,皇帝出行负责随从的,最有可能的就是中黄门冗从和羽林郎了。
中黄门冗从属于宦官,但品秩不高,目前在历史文献中的品秩不可考,根据论断,应是普通小宦官。
此处略微细讲一点。
许多人对于小黄门和中黄门的认知可能有些许误区,例如小黄门的“小”字,并且许多人对小黄门的认知应该是在演义中出现过的小黄门左丰,即向卢植索贿不果,然后将卢植给诬告的那位,认为其品秩应该不高。
实际上,这是一处误区,小黄门其实并不小,甚至除了两千石的中常侍之外,整个禁中就属小黄门的地位最尊崇!
小黄门的品秩为六百石,但他能管地方就特别多了,如张让便是由小黄门升任的中常侍。然后小黄门日常还能随侍天子左右,故左丰能诬告卢植也实属正常。
而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受尚书事!
其一定意义上,属于是分割走了侍中的权利。且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汉吏》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