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9章 奥匈是列强?(2/3)
同意,而条件是“若20日之前无战果,就立即撤回第2集团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普特尼克司令,奥匈军的攻势加强了!”
“无妨,撑不了多久的。”
“那我们?”
“后撤,再反攻。如此反复,不断消耗他们的锐气,直到他们彻底崩溃!”
尽管奥匈军获得增援,攻势加强,塞尔维亚军依旧采取游击战术,反复撤退、反攻,极大地消耗了奥匈军的士气。
这场战斗之惨烈,连波蒂奥雷克都一度忘记复仇的念头,喃喃道:“这群塞尔维亚人......太可怕了......”
“撤退!撤退!退回河对岸!”
最终,奥匈军不堪重压,被迫放弃攻势,退回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8月13日,战斗爆发12天后,塞尔维亚彻底将奥匈军逐出国土,取得全面胜利。
赫岑多夫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扬言要撤换波蒂奥雷克;弗朗茨·斐迪南则叹息不已;德国更是震惊不已。
“奥匈帝国......还真是个列强吗?汉斯,你觉得区区塞尔维亚不该轻易拿下吗?”
“......陛下,您不能用我们德意志军队的标准去衡量奥匈军队。”
“看来,巴尔干战争会比预期拖得更久。”
“我会催促保加利亚和希腊尽快参战。无论如何,我们现在可没精力管塞尔维亚战场。”
毕竟,塞尔维亚只是次要战线。德国真正的敌人,是西方的法兰西,以及东方那个即将苏醒的北极熊......
......
1913年8月6日,正当奥匈帝国军在塞尔维亚战场上陷入泥沼之际,俄罗斯帝国终于向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发动进攻,正式拉开了东部战线的序幕。
俄军共动员了80万兵力,并将其一分为二,40万向东普鲁士进军,另外40万则直指奥匈帝国属地加利西亚。
对此,德军迅速派遣由皇储威廉率领的第八军前往东普鲁士,而奥匈帝国军则集结第一军、第三军与第四军驻守加利西亚(第二军则如前所述,在途中被调往塞尔维亚)。
“赫岑多夫参谋总长与奥匈军,真的能守住加利西亚吗?”
“......以我个人的看法,最好还是别抱太大期待,殿下。”
听到参谋长鲁登道夫的回答,皇储威廉不禁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啧,没想到盟友靠不住竟会让人如此焦躁。”
早知如此,或许自己该选择前往西线。毕竟,比奥匈帝国更弱小的比利时军队尚且能英勇作战。
他只能希望奥匈军能认清现实,专注于防御。但遗憾的是,赫岑多夫依旧执迷于包围歼灭战的梦想,甚至主动决定先发制人,对俄军展开攻势。
“先在波兰南部平原侧翼包围俄军,然后再进行攻击。”
“那向加利西亚东部进军的俄军攻势......”
“加利西亚东部的伦贝格(lemberg)与普热梅希尔(przemy?l)要塞工事坚固。只要利用这些据点‘积极防御’,就有胜算。”
赫岑多夫信心满满地做出保证,随即奔赴前线。
但是,怀揣包围歼灭计划的并非只有奥匈军。南下的俄国西南方面军同样意图在加利西亚完成对奥匈军的包围。
“双方的战斗,很可能会以遭遇战的形式展开。”
“我不知道以前怎样,但这并不常见。”
“是啊,确实不常见。”
事实上,即将爆发的加利西亚战役(或伦贝格战役),即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首次交战,正是一场双方皆试图包围对方的遭遇战。
在那个时代,战争通常是一方进攻,另一方防守。而这场战役的特殊之处,在于双方都在主动寻求包围对方的机会。
“不过,赫岑多夫的作战计划看起来还算不错。如果运气好的话,或许真的能完成对俄军的包围。”
“胜利女神是否会眷顾他们,还要看战场形势。殿下请看地图,地理环境本就对俄军更为有利。而且,我尤其担心负责战线北翼的奥匈第三军。”
“第三军?”
“是的,第三军是奥匈帝国军队中,对帝国忠诚度最低的部队之一。”
“又是那该死的民族问题。”
皇储威廉沉声低语,鲁登道夫则微微点头,以示赞同。
奥匈第三军的士兵大多由罗马尼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意大利人和乌克兰人组成——这些民族,正是奥匈军中对帝国与皇帝忠诚度最低的群体。
“第三军,将成为奥匈军的薄弱环节。”
鲁登道夫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在原本的历史中,赫岑多夫与奥匈军虽然在克拉希尼克战役与科马罗夫战役中一度击败俄军,几乎完成对俄军的包围,但随着第三军战败,整个战线随之崩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如何拯救德意志》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