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十一章 店主(1/2)
好书推荐:
宁采薇没有阻止朱寅。她知道朱寅的性格。
朱寅是为国效力的特工,他的职业性格,让他无法对此事置若罔闻,漠然视之。 毕竟大明也是祖国。怎么能不管? 不管,他心中会有根刺,会违背初心。 更何况,西班牙等西方列强正在东方进行殖民侵略,十几年后还制造了大仑山惨案,数万华人被屠杀。 西班牙一直和倭寇有所勾结,沆瀣一气。 葡萄牙还占着澳门。之后荷兰又占领了台湾。 面对西方列强的所作所为,他很难做到置身事外。 … 朱寅叮嘱了几句,先派康熙去了一趟锦云坊所在的西锦绣坊。 小半个时辰后,机灵的康熙就回来了。 “主公,打听到了,锦云坊东主有好几个儿子…不过据说,郑千户可能还有私生子…” 朱寅了解之后,就换了一身华丽的行头。 然后画粗画直了自己的眉毛,又用胭脂描厚了嘴唇,改变了唇线。 接着,又用香灰和着面霜,在自己脸上涂抹一层。 原本白皙如玉的小脸,立刻变黑了不少。 最后,又用墨胶匀和香灰,在脸上点了两个痣。 非常逼真。 这还没完,他还换了双大一些的靴子,里面垫高、塞满。 立刻,他就从粉妆玉琢的九岁男童,变成了十二岁的小少年。 眼神中的纯真,也消散了很多。 年纪大了三岁,身高增加了一寸多,相貌改变了不少。 相貌顿时平平无奇,气质也平庸俗气了。 乔装打扮是特工的必修科目。如果材料条件足够,朱寅完全可以装扮的连宁采薇也一时认不出。 眼下材料虽然简陋,可这一番操作,却足以迷惑不熟悉自己的人。 接着,朱寅来到附近一家钱庄。带着几十两金锭,在每个金锭的底部,打上了“锦云坊”三个字戳。 然后带着兰察和康熙,租了一辆马车,再次来到县前街。 他拉开车帘,看似漫不经心的观察窗外的街道,眼睛其实鹰一般扫视。 此时此刻,朱寅有种天下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不好受。 可是,他讨厌外国间谍。更讨厌被外国势力收买的汉奸型间谍。 眼下还没爆发英西战争,西班牙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规模庞大的征明计划。 他们会首先侵略南方,加上大明南方的军政中心就在南京。那么—— 那么他们在南京的情报组织,一定还在拓展阶段。 根据情报战略学原理,这是必然的。 情报行动,先战争一步! 对明朝这个东方大国发动征服战争,关系到世界格局,西班牙必须进行情报准备。 朱寅不禁对某些认知迟钝的人鄙视不已。 这些人听到“西班牙间谍”,一定会认为是危言耸听,无中生有。 古人无知也就罢了,毕竟有历史局限。 可是很多后世“精英”,同样无知。 后世这些人,提到西班牙对明朝的情报入侵,就会斥为“伪史”。 斥责“伪史”,证明他才懂历史。 他们没有了解相关的西班牙历史,然后就给别人扣上宣传“伪史”的帽子。 凡是超出他们知识结构(或者教科书上没提)的事情,都是伪史。 理由是,明朝和西班牙没有爆发过大战,怎么可能会对明朝有情报入侵?怎么可能在明朝有情报网? 逻辑就是:贼的盗窃企图被打断,突然放弃盗窃,那就说明,贼没有事先踩点,没有进行盗窃准备。 他们否定西班牙曾经的侵明计划,认为那是“伪史”,利玛窦写给西班牙人建议征明的信,也是捏造的“伪史”。 在斥责这些“伪史”之前,他们甚至不去了解一下那个时期的西班牙殖民史和外交史,也不了解利玛窦和西班牙殖民当局的交往。 那些都是有原件记录的史料。怎么就成“伪史”了? 西班牙1582年出版的《大中华帝国》史,也是伪史? 愚不可及。 他们不知,明西没有爆发大战,不是西班牙不想,是无敌舰队覆灭了,只能偃旗息鼓。 没有打起来,情报网失去作用,也就没有留下明显的历史痕迹,很多人也就不知道。 但不能认为,历史上没有存在过西班牙的情报入侵。 朱寅心头转着念头,很快就发现了街边的那个瓷器店:天青阁。 这里是南京城的中心地带,商业街非常繁华,门面寸土寸金。 这附近的店铺,几乎都是高档货。 天青阁是一座二层楼阁,开面三间,门脸已很气派。 门口一溜四只大瓷瓶,上面是梅兰竹菊。 进进出出的客人,都是衣冠楚楚。 朱寅跳下马车,带着兰察进店,首先就是一个柜台,左首几张雅座,坐着喝茶看货的客人。 几个青衣毡帽的堂倌,正在店铺里忙碌。看见朱寅进来,一人立刻迎着笑道: “小客官好气派!这边请!”<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晚明:陛下何故造反?》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