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5章 变数(2/3)
有足够的骏马,行军时可以不要步军。”
众将发出讶异的惊呼。长途奔袭,最难的就是人力、马力不足。可是,眼前一万两千多名唐兵,明明只有七千多匹马,怎么说战马足够呢?
裴行俭十分笃定地说:“马匹会有的,数目远远超出一万。”
张天山诧异问:“马从何来?”
裴行俭微笑:“各位稍待片刻。”
昏沉下去的天色中,火把逐渐点起,混杂着尘烟漫天,让人顿感山雨欲来、乌云摧城。
众将聚在一起聊天,因为语音不通,有时还需比比划划。
吕休璟仍然担任裴行俭副贰,同在右军之中。他很清楚,马匹从何而来。
不仅是马匹,还有一些重要军资,都在将要到来的这支队伍里。
“吏部怎么会如此信任安悉延,这样重要的事竟也全交给夷狄之人?”
裴行俭望着远方,深静眼眸中精光闪闪,看起来壮志激烈,豪情涌动:“吕都尉,如果没有胡人带路,也没有他们的人马,你觉得我可以打败突厥可汗吗?”
吕休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若说不能,似乎小瞧了对方;若说可以,那更难以理解了。
裴行俭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我可以。只要让我在西域筹划半年,即便没有任何胡人帮忙,我一样能击败十姓可汗。”
吕休璟想:他一定是想像隋朝的长孙晟一样,挑起突厥内乱。
这一下,疑问来了:到底为什么需要九姓胡人?
裴行俭望着他,十分恳切地说:“吕都尉,将来你或许也有在西域为将为帅的一天。你要节度一方,对西域善加治理,不光要了解西域局势,更要深知中原与西域的关系。”
吕休璟不禁严肃恭谨起来:“卑职愿聆听教诲。”
裴行俭见他求知若渴的模样,决定跟他细说分明。
“先皇太宗攻占高昌国之后,想要将其设置成州县,魏征以为不可,曾上疏大加劝谏,你可听说过这件事?”
那封奏疏非常有名,吕休璟多少听过一些,但他想听裴行俭讲这件事,就使劲摇头。
“魏征说西域,‘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十年之后,陇右虚耗矣。’中原根本不需要西域撮粟尺帛,可是维护西域安宁,却需要中原调兵调粮。朝廷有东、北、西三面疆域要守护,能一直向西域派兵给粮吗?根本不可能。那要统领此地,北拒突厥,南抗吐蕃,该怎么办呢?”
吕休璟摇了摇头,裴行俭斩钉截铁地说:“必须要有盟友!”
吕休璟越听越惊,他出生将门,每次听闻边疆战乱,想的就是早该调兵镇守;战事不顺,就埋怨统帅无能。裴行俭说的这些问题,是他过去从未曾想过的。
“你以为,只有让‘昭武九姓’胡人成为盟友,这次出征,我们才能战胜突厥?不对,我需要‘昭武九姓’参战,是因为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他们现在、今后还是盟友。”裴行俭刻意压低了声音,听在年轻人耳中却更惊心动魄。“盟友就像刀剑,越用越锋利,反之,不用就会朽烂,甚至反噬。你要一次次地逼迫他们站在你这一边,为你卖命,他们才真正是你的盟友。”
这番话完全出乎吕休璟意料,他瞪大了眼睛,猛然有醍醐灌顶之感!
裴行俭继续说:“‘昭武九姓’皆是豪望,西域士庶大都依附他们,他们的人马、势力就像刀剑和土地,你不占用,就会落入敌手。武德元年,我朝太祖皇帝兴兵时,尚有一个名叫安兴贵的胡人倾力相助。此人在凉州任粟特首领,发动政变,将河西之地全部献给大唐,被封右武侯大将军,凉国公。他的儿子你想必也知道,名叫安元寿,十几岁就进入秦王府,为千牛备身,是先皇亲信。中原尚且如此,何况西域。”
随着他的话音,天边卷起了大片烟尘,马蹄声闷雷般滚滚而来。
唐军身着黑衣,头戴红抹额,十分齐整。而眼前出现的这支队伍来势汹汹,旗帜鲜明,衣饰艳丽。唐兵惊疑不定,唯独裴行俭面有喜色。
只见骑在骏马上的壮士们挽弓持刀,都穿着白色窄袖短袍,蓝色和绿色裤子,戴着黑色抹额。马蹄奔踏,大声呐喊,响彻原野。
等看清来人,唐军众将“啊”地叫起来。安悉延向唐军招手,胡人勇士振臂高呼,果然“膂力雄果,弓马灼然”。
唐军出征,时常有藩部落兵一同参战。“昭武九姓”胡人的藩部落兵,是乡兵组成的粟特军团,与大唐府兵制并无二致。不过,此次行军,他们不与唐军混编,也不由唐将率领。
此时,友军互相打量,都呐喊鼓噪起来。
更多唐兵见了胡人们所牵骏马,发出一片惊喜呼叫。吕休璟露出毫不掩饰的钦佩神色,张望片刻,喃喃说:“果如吏部所言,除了自己乘用的,他们带来的骏马,绝不下七千之数,这是将整个西域的马匹都带来了吗?”
裴行俭大笑:“我早就知道,安悉延他们会倾力相助。”
安悉延将长子和第一勇士安扎留在庄园中守卫,自己带了幼子安盘陀赶来。安盘陀虽瘸了腿,却坚决要求参战,希望随军去千泉,能有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