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9章 第五十九节(1/3)
第五十九节
一切内忧外患都在庞统的雷霆手段下消除殆尽,手法简单迅速甚至显得有些粗暴,与庞统一贯作风大相径庭,甚至庞籍都暗示过庞统当众斩杀二将的做法有甚多的不妥,庞统不辨不解,沈默着糊弄了过去。
此时,还有四万禁军躲在暗处,但较之庞家二十几万正规军已然构不成大威胁,更何况还有堂堂常胜将军以及七十二飞云骑坐镇。
军心初稳,大局已定。
而千里之外的京城大内却是愁云惨淡人心惶惶,雪片一样飞来的前线军情,竟无一份是捷报。
左丞相府坐落于京城西北角,距皇宫不算很远。新官上任自然是门庭若市,丞相大人却不给面子,只闭门谢客,管你王公贵族统统不见。
朱红高墙琉璃瓦,掩不住早开丹桂的甜香,伸出院墙外的柿子树枝上挂着成熟的柿子,沈甸甸的压弯了枝桠。有一群孩童垫着石头块儿去攀金黄的果子,丞相府的大门吱呀的一声开了,孩子们吓得尖叫着要逃跑,却听人叫道:“你们回来,看,丞相大人赏你们果子吃。”
门外零碎的吵闹声让公孙策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了一下。
七日之前,皇帝在上朝之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擢升从六品钦州通判公孙策为正一品的御史台平章事,位列百官之首。朝廷之上历来是声色吵杂之地,皇帝先是擢了一个平头百姓包拯做开封尹,今次更加离谱,竟是越级提升在他们看来简直是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做丞相,大臣们的不满可见一斑。
赵祯沈着脸听着老臣下们锋利的言辞,公孙策站在朝堂中央很是赧然,位列朝官队伍中的包拯力挺好友的辩驳淹没在一边倒的谏言之中,只能看着他越来越猩红的脸颊。虽然做丞相是公孙策毕生夙愿,但此刻他自觉一无建树二无资历,实在是不配这一国之臂的丞相。可无论公孙策怎么进言劝谏,赵祯还是一意孤行,今个儿唾沫横飞的局面倒是意料之中。
大半个时辰过去了,百官似乎是说得累了,亦或许是终于发觉赵祯从头至尾只是听着并未说过一句话,朝堂上终于安静了下来。赵祯用指尖抵着太阳穴,微眯着眼睛,嘴角轻轻一挑,将方才谏言的官吏一个一个点了名号,各赏了二十大板。
百官震慑,再无一人敢多言半句,公孙策就在这样尴尬的情况上领授了丞相的宝印。
流言总是会飞速的生长流转,更何况是关于年轻皇帝和年轻丞相大人的八卦,更有人痛心疾呼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而这妖孽的帽子是稳稳当当的扣在了公孙策的头上。
公孙策想不明白皇帝的执拗是为了什么,也没有心力去管那些难听的言语。他任丞相七日,上书三十二道:七道关于军力部署边关大防丶五道关于湘军禁军建设丶五道关于徭役农桑,五道关于水利道路丶三道关于三司专权盐粮税,另有七道都是关于眼下庞氏内乱及辽夏局势分析:上策为和,中策为战,下策为走。
赵祯翻着奏折,嘴角溢出一个字:“和?”然后便将奏章合上放在御案之上。
“怎么和?”赵祯看着恭恭敬敬颔首立于前的公孙策。
“启奏皇上,臣愿往为和谈大臣。”公孙策的声音如表情一般平静无波澜,赵祯的目光在他脸上逡巡,玩味而思量,公孙策被看得很不自在,将头埋低道:“臣愿立军令状。”
赵祯的嘴角一挑牵出一个轻蔑的笑,冷冷说道:“他还不配跟朕谈条件。”
------------------
夜里,大帐之中隐隐传来一声怒喝以及茶杯破碎的声音,然,庞统军帐往往是商议军机要务之地,除了飞云骑,一般卫兵都离的很远,所以这些异样的声音并未有旁的人听见。
“什么?你竟将那救命的血魄丹遗失了!”庞籍看着庞统空空如也的颈项,整个人如同被霹雳击中,楞在当地。
正如每一个疼爱孩子的父母一般,长命金锁是希望庞统一生平安喜乐。
而自出生起就挂在庞统脖子上的长命金锁下还缀着一颗指尖大小的金球,金球中间有个活扣可以打开,里面放着一枚名唤血魄的丹药,这是用庞统出生时的脐血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炼制而成,但凡有脐血之主有一口气在,服食便可生肌铸骨。于庞统来说,此丹有起死回生之效果,无异于第二次生命。
庞统二十岁参军之时,庞籍终究是担心刀剑无眼,便在金锁下镶了金球,将血魄丹放入其中,千叮万嘱珍之重之,庞统也老老实实的带着这个链子南征北战,而就在此时此刻他身重奇毒,正当是用血魄丹救命之际,链子连同丹药一同不见了。
庞统脸色发白,胸前受的剑伤还有些渗血,他从白瓷瓶里取出一粒丹药咽了下去,深吸一口气才淡淡的道:“许是丢了。”
“混账!”庞籍半是恼怒半是心疼,被庞统无所谓的态度气得浑身发抖:“这是你自己的性命,你居然都能如此的不在乎吗!”
庞统晃晃手中的白瓷瓶,一副无所谓的表情道:“还有六日才会毒发,所以我还有机会去寻解药,爹爹不用如此担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断水之惟尊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