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if线 仇恨篇5(2/4)
的那艘船终于进港。徐矾每日煎熬,人愈发消瘦,到码头上去接人,却又担心接不到人了。
幸而,他看见了赵青。
赵青一下船就问徐矾:“王先生是你请来的?”
徐矾抓着她的手,总觉得,生怕一松手人就要没了。
赵青只感慨说,一言难尽。
原来,湘找会日语的朋友发电报给船上的日本学术团,请求他们帮忙,一名姓西谷的年轻人主动请缨揽下了工作。但给赵青送了两日饭菜,西谷启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告诉赵青,你得的绝不是普通的风寒,你得服药才行。
但哪里有药呢?
西谷启用船上的电报机再一次给香港方面发电,得到一个消息,说有大夫去了他们的下一个补给点,求西谷启一定帮忙。西谷启是个历史学者,据说是王先生诱之以“利”,承诺替西谷启找几本日本很难找到的书籍,拜托西谷启一定要尽力照顾。这个几本讨价还价就成了十几本,二十几本。
“没想到……”赵青只是苦笑,“你说这账怎么算,让仇人给救了,以后还得管那位日本人叫恩人。”
全靠王先生的“萝卜”在前面吊着,西谷启又曾为红十字会做过志愿者,赵青撑过了暴风雨,又撑过了缺少补给的时期,终于开进了印度的补给点。王先生就是那时候上船的,带着药物……
不久后,船再次启程,赵青指了指船头,“王先生说我病已经好了,他要和西谷君一起去上海,就不在香港下船了。花了多少钱?你哪里找来的朋友,回国一年,你的人脉怎么这么广了?”
徐矾在发呆。
他该怎么跟赵青解释?他只是在码头上遇到了一个自称是给人当枪手的“穷学生”……
怎么会有这种实诚人?竟然为了他的一个请求,带着药去了印度。
这钱,欠大发了,人情,也欠大发了。用古代的话说,叫千金寻马?
(19)
湘到了上海之后,就给徐矾拍去电报,让人放心,钱是花了不少,但人没事就行,叫徐矾安心译稿。
等稿件夜以继日译完之后,湘又拍了一通电报,让徐矾入职一家生产化工原料的小厂子,任总工,让徐矾把译稿照一份,把胶卷托人带到上海。
除了入职之后半薪待遇,仍然没提还钱的事。
六月,湘找人带来了《化工原理》的中英文印刷样本。徐矾仔细看了,发现英文稿也修改了一些错误之处,尤其是有几张图,徐矾自己对错误都臊得慌。
徐矾有个不靠谱的猜测,不一定对,但他觉得湘一开始所说的“名气不大”“不能署名”的意思,或许不是译稿。
七月,湘终于再回香港,承认了《化工原理》是他和朋友合着的,合作者说得谨慎为上,甚至说,他们准备给《化工原理》署上一个洋人的名字,就当英文版才是原版。赵青满脸不可置信,气的脸通红,说这本教材质量很高,这是扬国威的机会,怎么能让给洋人!
但湘只叹道,国家积弱,香港和上海反动势力都很猖獗,hei社会和日本人势大,他无论署谁的名字都可能给人造成极大的困扰,甚至是带来生命的威胁。湘和几个写作的朋友都同意了不署名。
“不管怎么样,史密斯·约翰逊·乔尔教授,一个英国人,谁也找不到他,知识能用就行,剩下的等战争打赢了再说吧。”
湘说:“钱我不会催你们,我不缺那些钱,只是徐工求我,我当时答应了下来,就得兑现承诺。钱你们慢慢还吧,多出来的就当封口费。”
赵青开口想叫王老板,湘只是摇了摇头,说他现在也是给人打工的,不仅是给人打工的,为了掩饰身份,还在日据下的上海市政府挂了个采购专员的闲职。
“我手里虽然握着些钱,但不敢花,还有一些是和朋友一起赚的钱,算是半个公款。如果我是老板,早给你们安排更好的去处了,不会让你们这么蹉跎的,但我现在自己都只是个穿针引线的,我都不知道会不会被日本人发现然后被逼着给他们办事。您能替我保密,我就感激你们了。”
那日,赵青一夜没睡着。
到早晨,她摇晃着打哈欠的徐矾,说,战争要是能早些结束就好了。
湘离开香港之前,给了徐矾一个电台,又给了一本科幻小说手稿,歉意说“别怪我不务正业”,请徐矾和赵青替他润色。
徐矾想:原来小说也是真的……
(20)
避过了风头,湘回到上海,第一件事还是找李岸报道。
李岸揉着太阳穴,说:“我重庆方面托我的老长官给「归国华侨教授」转达一句话,说希望你能去重庆。”
湘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真不去?”
湘说:“我不和政府合作。”
“如果我让你去呢?”
“那也不去。我信不过政府,被人背叛我还能说是我没看准人,被政府背叛是我活该。只要我去了,被软禁都算好的。你也知道——我不是人。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潜伏之赤途]非典型接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