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75(1/1)
。
“走吧,事情多着呢,得将库里的书摊开晒一晒,晒好的书要重新校对,整理成册,然后入库归档。”
“吱、吱吱。”沉重的木门被推开,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书库。
一眼望不到头的书架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书籍,书架之高,最上面那排,甚至只比屋顶矮了一点。
自西汉以来,历朝历代都曾下诏求书,所藏书籍历经朝代更迭不断积累,成为重要的藏书来源。
这些宫廷藏书被妥善保管在宫廷的藏书机构中,成为秘书省校正的对象。
沈知白嘴张得老大:“这么多书要晒?!!!压榨童工是违法的你知道吗?”
“什么童工?”校书郎不解:“你们负责这‘甲辰’书架,得赶紧将书都晒好。”
嘱咐了晒书的注意事项,校书郎转身就走,他主要负责校对、勘正典籍中的文字错误、内容偏差等。
这浩如烟海的书库大着呢,他本质工作都干不完,哪来时间晒书?
难得来了两免费劳力,当然得使唤起来。
留下沈知白气的直跳脚。
“哦对了,你们晒好了书后,记得找我拿典籍,经过校对的典籍,偶尔会语句不通,需要有人进行修订,这就是你们以后要干的事。
记得晒书的手脚快一些,到时候书籍入库就差你们的书,可不好交差。”
“你...!”
江御一把拉住沈知白:“算了,我们新来的,人家给下马威呢,别浪费时间,我上去取,你在下面接着书。”
两人合力,迅速将书架上的书取下来,一一搬至晒书场逐一翻晒。
足足花了四天时间才将甲辰书架上的书全晒好。
这才腾出手来做本职工作——修订书籍。
只是这短短四天时间,需要修订的书就已经堆成了小山。
还好沈知白看书快,江御写字快,一个念,一个改。
慢慢的将这堆书山给搬空了。
后来甚至两名校书郎的书,都不赶不上他俩的消耗速度。
这件事很快惊动了秘书郎,秘书郎贴心的又划了一位校书郎过来。
三个人校正的书,将将够两个人修订。
忙的跟个陀螺一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一个月。
七月,前线传回消息,威虏军粮馈不济。
朝廷上下对是否给威虏军补充粮草,争论起来。
以张洎为主的文臣们一致认为,皇帝坚壁清野的战术没有问题,主张放弃威虏军一线,收缩兵力进行防御。
“张洎你个老匹夫,还没打到京城脚下呢,怎么这就要抛弃一线的战士们了?我呸!你还要脸不要?”
张洎没有发话,自有同一阵营的文臣替他说话。
“陛下,威虏军所处位置特殊,粮草补充困难,极易引来辽军!”
武将们面红耳赤:“还能眼睁睁看着人饿死不成?!”
“陛下,运输大量粮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运输过程中,还要面对辽军的袭扰风险。一旦粮草被劫,不仅损失巨大,还会导致士兵士气低落。”张洎言辞恳切。
“老臣都是为了长久打算。
退一万步讲,哪怕补给威虏军粮草,这威虏军在辽军的强大压力下,也难以长期坚守。
最终大概率还是会被辽军攻破。如此一来,这些粮草不就便宜辽国人了吗?”
第39章 桓帝元嘉元年,旱,* 河北饥,人相食...孝武帝太元十年,夏旱,冀州人相食,邑落萧条,以桑葚为军粮...
“报——京师密信!”
李继隆正皱着眉, 在沙盘上推演,顺手接过密信展开。
“蠢货!”
眉头皱起,提笔洋洋洒洒的开始写。
‘端拱二年七月初五, 臣定州都部署李继隆,顿首三拜, 问陛下圣安。
威虏军缺粮之事迫在眉睫, 恳请陛下早做打算。
威虏军镇守梁门,为我朝北面保障不可废也...’
这封边关急报立刻飞鸽回京,并成功扭转了朝堂上武将们的劣势。
毕竟李继隆算皇帝的小舅子, 很多话他敢说, 很多事他也是真敢做。
朝中李继隆的故旧们也纷纷接到了消息。
三年前的避战之事,让李继隆急需一场侧底的大胜。
以洗清身上的污名。
去年的唐河之战虽然胜了,但易州到底是失守了,那么威虏军所在的徐河, 就成了一把插入辽国的尖刀。
能有效的拉长了战略纵深,虽有些孤军深入, 可有它在, 辽人南下要困难数倍。
鉴于这个位置的特殊性, 缺粮这件事就能大做文章。
副都部署孔守正已经前往威虏军提前部署——所以粮食必须要送,此战非打不可!
于是第二日文武之争越发激烈, 就差没当庭开撕。
“...你个只长
不想错过《北宋名臣奋斗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