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87(1/1)
,一边给朝廷去了信。
等回信的这段时间也没闲着,轮番差人套话。
可惜姚宗嗣咬死不知道,只说接到昔日好友的绝笔信,劝他一同叛国,他姚宗嗣来这儿是为了规劝好友的,只是路上耽搁了,没赶上。
将军为了稳住他,让他在边军帐下,当了个小小的幕僚。
姚宗嗣有意在三天之后上报此事,就是有心放他们两顺利出关。
只是李斌为了提防他出卖自己,抛弃近路,转而从雄州出发。
两人已经顺利的搭上了辽人的车马,一路北上而去。
李斌狐疑的看着张青:“你不会有事瞒着我吧?”
张青心思电转...瞒着的事可多了,他这是发现了哪一件?他结结巴巴的回答:“没、没有啊?怎么了?咱们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吗?”
好像也是,都倒这份上了,自己还有什么可图的?
“那你说说,是怎么说服他们带上我两的?”李斌好奇。
张青松了口气,原来是这事儿,他张口就来。
“早些年为生计所困,北上跑过几趟镖,那会儿宋辽还没撕破脸,只是北方天寒地冻的,没人乐意去,一来二去的让我学会了契丹话。”
“厉害啊!”李斌由衷赞叹。
第45章 大宋钱庄
马车摇摇晃晃一路北上。
“以后怕是再也不能用这个名字了, ”李斌叹了口气:“改个什么好呢?”
“还要改名字?”
改名一事势在必行,李斌担心牵连到无辜的族人...或者那个埋藏在心底的女子。
想起这次被黜落的原因,一个计划浮上李斌的心头:“辽国小皇帝叫耶律隆绪, 要不我叫李隆,你叫张旭?”
“这不是犯忌讳了吗?”张青不解:“...而且这名儿也不对, 辽国小皇帝的契丹名叫文殊奴, 耶律隆绪,那是你们汉人叫的。”
“这才能最快引起注意!”李斌眼睛微眯:“那我们就叫李殊,张文!”
张青张了张嘴, 最终还是将话咽回了肚子里, 现在还不是能坦白的时候,等时机成熟再说——总得等他先到上京,稳住脚。
宋朝皇帝赵炅也在烦心,前线的有些地方没了县令--也不能这么说, 原本其实是有的,有的任期已满调走了, 有的死在任上了, 导致县令一职有些捉襟见肘。
而朝中走科举之路上来的人才, 不好拿去这些地方冒险,可也不能放任不管。
毕竟两军交战之地最是不能轻忽, 稍有不慎容易万劫不复。
投降的俘虏也得妥善安置,除了用来换回宋军被俘的将士之外, 辽军的精锐骑兵一部分被编入宋军阵营, 剩下的那部分得安置为民。
放到哪里又成了新的问题,离故土太远他们不适应, 太近了不安全,怕他们反叛。
直到看见了秘书省监丞的上书, 得知上次的折子是今科两位神童联手所上,赵炅眼中异彩连连,在看到监丞的推举后更是一拍大腿。
好想法!只是他们的年纪都还尚小,真的能胜任此事吗?
赵炅琢磨了好几天,终于在收到各地上报的折子后下定了决心。
京师东京,河南府西京莱州、登州、深州、冀州等,自八月中旬的那一场雨后,直到九月都滴雨未降。
这与当初奏折判断的旱灾情况高度相符——自秋日起降雨稀少,后滴雨未降直至冬日,与古籍上的记载如出一辙。
于是九月初五,赵炅召见了童子科的众人。
中午时分崇政殿中聚集了七人,除了今科童子试取中的六人外,还有江御也在其中。
虽然都是年少成名的天才,但毕竟都是些半大的孩子,忽然被传召来了这里,一晾一个时辰,还是心有忐忑,多少有些坐立不安。
除了两个披着年轻皮囊的老妖怪。
沈知白默默地捧着杯子喝茶,欣赏着墙上皇帝的书法作品。
这赵炅除了被网友们调侃为‘高粱河车神’外,那也是提出开卷有益的第一人,除了酷爱看书外书法更是一绝,话说他发行的‘淳化元宝’快要面世了吧?这可开创了皇帝书写钱文的 “御书钱” 先河。
端拱二年,明年就到淳化元年了。
要想办法搞一点,这钱还分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是许多书法爱好者的心头好。
江御则打量着店内的摆设,这还是他为官以后第一次被召见,书案上除了堆积的折子外,还有零零散散的书籍和墨宝,今上是个喜欢读书习字的人。
看得出来书法造诣也十分不错,后面那副‘飞白书’没个三四十年的功底可写不出来。
大约是出自对他书法的欣赏,江御对这个民间口碑不甚良好的皇帝,生出几分惺惺相惜之感。
又过了会儿,估计前面散了朝,皇帝终于来了,还带着些臣子,大家纷纷
不想错过《北宋名臣奋斗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