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98(1/1)
们这些个贪生怕死的都躲出去了,县里只留下些大家族...可现在也都没了。”
气氛一时沉寂下来。
江御连忙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知道这里距离辽地有多远罢了,全当后生没说清楚,怪我怪我。”
罗婶子听他如此说也缓了语气:“约莫有个二十四五里地吧。”
江御听了这话,心沉到了谷底,难怪这地方收复快一年了,愣是连个知县都没有,二十四五里地,脚程快的,半天能走两个来回!
好的很呐,户部给的资料上什么都写的十分周全——除了这一点。
只要辽人有心,这点距离,快马也就半炷香的时间,怪不得县里如此肥沃却没人,江御冷笑,住在这儿晚上睡觉怕是都得留半只眼睛站岗!
要是真有个万一,全都得死在这儿!
江御越想越气,恨得牙痒,真是被坑的惨!
勉强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我先前还以为听错了,原来真是如此近。”
“所以县里原先住着的人,死的死,走的走,敢留下来的少之又少,我这个老婆子呀,没多少年可活了!”罗婶子笑着摇摇头。、
“就让我守着这地方吧,毕竟是家里汉子们的埋骨之地,怎么也也得看顾着,不可叫它在落入辽人之手。”
众人都沉默下来,有人扶了罗婶子离开。
那大哥很是不满的盯着江御,十分不客气:“以后说话注意点!”
江御虽不清楚为什么,但也诚心道歉。
“小子无状,还望大哥莫怪,只是个中缘由,繁请大哥讲一讲,一个屋檐下住着,免得哪天如今日般触着伤心事,叫我后悔不已。”
那汉子翻动着火堆,好半响都没说话。
“唉,”另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幽幽的叹口气:“这些往事本该是烂在肚子里的,说与你听也无妨。”
“这罗家如此大,你可知为什么后院从不让人进入?”
“为什么?爷爷你快讲呀~”同他一起的小孩子藏不住心思,万分好奇地问。
“嘘--”老人竖起手指:“轻声些,别吵着他们。”
“这罗家,原是安肃县最鼎盛的家族,千百年来盘踞在此,甚至在前朝时出过几位当官的,当时这里还不叫安肃县,归属于易州...”
老人家缓缓说起几十年前的往事。
当初这安肃县在易州麾下,后来唐朝没落,各地动荡不安,后晋石敬瑭为了求得契丹出兵相助,将燕云十六州划给了契丹,也就是现在的辽国。
安肃县虽然没被划出去,却与辽国相邻,加上地势平坦,常常被辽人打秋风,安肃县的人简直不堪其扰。
关键是他们不仅抢钱财米粮,更抢女人!
但是当时中原各地动乱不堪,自顾不暇,这偏远地方自然没人管,当地的豪强大户们只管自己,家家关门闭户严防死守。
可千防万防,总有疏漏,在辽人第二次南下时,不仅屠戮了当地的宋家,还抢走了罗家两位出门上香的小姐。
这下子众人才明白,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前日防贼的道理,当即组织当地百姓,抵抗辽人。
可几十年下来,各家儿郎们都在一次次抵抗中丢了性命,连罗家的人都死绝了,这地方渐渐地就没人了。
一直到宋朝建立,辽人才有所收敛。
而罗婶子,是后来从辽人手里逃出来的。
第51章 策马扬鞭
讲完这些, 老人唏嘘不已。
“这安肃县原本在宋朝建朝后,恢复了一些原气。
毕竟此地距离各处都近,附近的州县大都将这里作为中转之地, 谁知这安生日子才过了二十来年,从太平兴国四年的高粱河之战开始, 两国撕破了脸。
这边关的日子就没法儿过了。”
这老爷子所言非虚, 此地位置特殊,又是位于最前线,辽人南下第一站恐怕就是这里。
“他们杀了县令, 屠了县衙, 每年来好几次,县中人人畏惧,基本全都拖家带口的离开了这里,没有走的也搬到了较远的僻静之所...也有人居家迁到了辽国境内。”
剩下的江御就知道了。
三年前的岐沟关之战中, 这里被辽人占领,估摸着也没怎么管这些人的死活, 所以日子还是一样的难过。
直到去年的唐河之战, 这里在一次被夺了回来, 朝廷却一直没派人前来接手。
当地百姓渐渐麻木,对宋朝也好辽国也罢, 都没什么好感。
所以哪怕安稳日子过了快一年,也还是在各处躲藏着, 并不敢搬回县里, 生怕哪一日战火再起,又得亡命天涯。
——如罗家一样拼死抵抗又落到了什么下场?
满门惨死, 只余下一个老妪守着满屋子的牌位过日子。
世人多贪生怕死,而此地不怕死的早已死光了。
不想错过《北宋名臣奋斗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