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109(1/1)
威虏军的家眷了。
其实这里河流交汇,水资源丰沛,土地也算肥沃,若不是处在前线,怕也是个农业为主的大县。
可惜正因为这里的资源丰富,时常被辽人惦记——一年到头辛苦种的庄稼全被辽人给抢走了,反正也得不到,那还种什么?
田地这才荒了下来,加上县里的人大多数都举家搬走,没走的也躲远了,县里的地自然就更没人种了。
但流民们可不一样,只要这里有一口吃的能让他们活下来,有一块儿地能让他们种,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就好。
这安肃县在一众迁移名单中就格外出彩了。
刚刚被收回宋朝,大量房屋、田地空置,不仅免了五年的税,还给发放第一年的种子,比起南方,这里还更近!能够安置的人口也更多。
许多不愿分开的家族,甚至举族前往。
今年连续高温大旱,哪怕后来改种荞麦,有些地方也因为缺种子,没能及时种上。
八月的那一场雨后,河南河北很多地方一直到十月都滴水未降,有些县里连水源都已经枯竭,人喝的水都没有,地里干的开了裂口,种子压根没法发芽。
所以哪怕朝廷提前反应,也还是出现了不少流民,只是情况尚在可控范围内。
最先改种的地方几乎都能自给自足,实在缺一些的,也能从附近的县里抽调一些,只是连水源都枯竭的,就只能听从朝廷安排,选好地方进行迁移。
所以,这次旱灾在史书上民多饿死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历史出现了另一种可能,但这一切江御并不知晓。
他忙着安置流民,修建县衙以及构建防御工事。
其实安肃县原本是有防御的,只是看那县衙被屠了个干净的样子,就知道效果有限。
后来此地被辽人夺走后,自然将其毁了个一干二净。
江御想着辽军南下一般都是骑马,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护城河。
只是人工开出一条大河实在是过于艰辛,思来想去索性决定挖一条宽约二里,深约二米的长沟。
只是冬日里进展缓慢,但辽国此时耶律休哥重伤,其他将领也死伤惨重,一时半会儿的也不会南下。
等到开春土地化冻后,在加紧施工就行,冬日中只要保证流民有事做,有饭吃就可以了。
而他们下了工也会领着家人,去附近伐木开田。
虽然冬日里劳作辛苦,吃食稀缺,但县令允许将砍伐来的木材自行处理,他们还是充满了干劲。
一来,这砍伐来的木材能取火保暖,二来剩余的木材也能让家中老小拿出去卖,只要卖的便宜些,赶集的日子,附近的县十分乐意过来采买,高低也能增添一些收入。
二来,趁着冬日慢慢将田地收拾出来,等开春就能及时播种,不耽搁春种,来年有个好收成。
不久沈知白收到了江御的信。
“...对官以敬,临民以宽,待士以礼,驭吏以严,万不可任性行事...”
一县之中有官、吏、士、民四种人,对官要尊敬,对吏要严加看管,对民则恩威并施,其中江御想要告诉她的是对‘士’需待之以礼。
“哼!臭鱼儿!”沈知白看完后将信丢到一旁,想了想又将信好生收了起来,继续查看这些年堆积的人口、土地、赋税、徭役等方面的资料,以及之前的政务处理记录、案件卷宗等。
江御所说的,她如何能不明白。只是当日在源远酒楼中,那些人仗着自己读书人的身份,大放厥词,口出狂言。
若不挫一挫他们的锐气,如何能坐得稳这个位置?
并且当日有人帮她说话,总不好看他在大庭广众之下颜面尽失吧?
————
“背后论人长短,我看诸位才是长舌妇吧?”
源远酒楼中鸦雀无声,片刻后却群情激奋,晁姓青年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你谁呀你,帮着个女子说话,如此是非不分你还是个男人吗?”
“若天下女子都想入官场,那还不乱了套了?我还读什么书?本来官位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她占了这坑,你就得干看着!”
二楼有人冷笑:“她自己不敢来,就别怕被人说!”
“呵呵,祝你将来碰见个女上官,天天被人压住一头,看你还帮着说话!”
“女上男下,人家说不得乐在其中呢!哈哈哈哈哈!”他们越说越下流,姓晁脸色涨红的气的浑身直哆嗦。
王侍卫拿着剑的手青筋都冒了出来,小满也是气愤不已。
沈知白看了一眼王侍卫,王侍卫一把将手中的剑连着剑鞘,重重的杵在地上。
发出“哐!”一声响。
巨大的动静,吓得二楼出言不逊的人连手中的茶盏都摔了。
“公子此言差矣,沈某这不是来了吗?”
刚刚还骂的火热的人,纷纷举着杯
不想错过《北宋名臣奋斗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