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141(1/1)
多生变故,江御将这批人全都安置在县衙中,并且不允许一家人同时出门。
他和辽人们约定,只要五年,五年后一定放他们自由。
——江御相信,五年后养马之事定成气候!
当这条消息出现在案头后,皇帝选择将这事压下来,现下可说不好朝中有没有奸细,若走漏风声就得毁于一旦。
这一举动也帮赵恒躲过了他二哥赵元僖。
赵元僖自从成亲以来,在开封府尹的位置上呆了三年了,三年间他事事谨慎周全,从无错漏,可父皇就是迟迟不肯立太子。
眼看父皇已经年过五十,赵元僖心里万分煎熬。
一个声音让他等等,再等等,自己就是父皇眼下最好的选择,没有人能越过他去。
另一个声音却鼓提醒他,他的身份尴尬,论血脉,不及三弟,他才是皇后嫡出,论年长...大皇兄虽疯了,可现下还好好活着呢,万一哪天好了,不疯了呢?
——毕竟没有人,比他赵元僖更清楚大哥究竟是怎么疯的。
赵元僖越来越煎熬,越来越觉得父皇并不属意自己,明明前朝已经很忙、很糟心了。
回家还不得不面对后宅之事,赵元僖只觉得心力交瘁。
而赵恒自从回京之后,跟变了个人似的,一改往日‘傻白甜’的画风,沉稳了不少。
也幸亏之前的形象深入人心,不然这些改变放在有心之人眼里,可就不得了了。
第73章 神踏妈模拟考,沈知白这人有毒!
时光飞逝, 转眼已至秋日。
清丰县的官田里满是成熟的金色稻子,秋风拂过,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条。
“终于成熟了。”县衙负责记录的衙役激动不已。
聘来的农人们纷纷开始收割稻子, 每块田地边上都有专人进行记录。
“大家都尽心些,沈知县在这上面可耗费了不少心血, 拜托各位!”领头负责记录的书吏朗声嘱咐。
“大人放心, 定不负所托。”有人笑嘻嘻的附和,也有人直接埋头干活。
自打这位沈知县任职,县里能用钱聘的都不会发徭役, 加上县里财政支出透明, 利民之事越来越多,大家对这位小知县算是心服口服。
每次只要沈知白有事,大把的人上赶着帮忙。
这次也不例外,书吏满意的点点头。
沈大人既然将此事交给自己, 那就一定要办的漂亮。
此刻的沈知白在干嘛呢?
她在监考,是的监考, 县学凡十五以上的学生必须参加, 其他学子随意。
自从宋朝版的五三修订出来以后, 清丰县的学子们简直开启了新的天地。
原来每月一考,变成了每七日一小考, 每月一月考,每半年一次秋闱模拟考。
最可恨的是这一制度最初只在县学实行, 慢慢的, 族学、家学各类学堂纷纷有样学样,简直让人苦不堪言。
——更可恨的是, 她还搞了个联考,所有参加模拟考的学生们, 都会有一个排名,这个排名会在公示出张贴一月。
除了前三十名有嘉奖之外,后十名还有处罚!
虽说罚得并不重,但也够让这些文人丢脸了。
一时间清丰县里的学子们开始了严重的内卷行为。
三日后,结束了监考的沈知白终于回了县衙,又花了两天统计排名。
第六日时,麦子也已经收割完毕,还剩一部分尚在晾晒中,但大部分已经晾晒完毕,称好重量完成入库诸事。
负责记录和监工的书吏得到消息后,兴冲冲的赶回来向沈知白一众人等汇报收成。
“一号试验田,天一稻种,亩产两石出头,不足三石;二号田地一稻种,亩产三石...”书吏从一号田开始报收成。
一路听下来,虽然偶有一些收成较高的试验田,但大多数稻子的收成只比县里的平均值高一点点。
要知道这可是沈知白大半年的心血,大量的人力物力投了下去,没有达到理想的收成。
县尉对这些事不感兴趣,昨夜去看仵作验尸,后半夜才睡下,这会正昏昏欲睡。
县里二把手的县丞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捧着个茶杯一言不发。
主簿眉头紧锁,正思索着如何劝沈知白明年放弃额育种这事,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无数的人力、物力砸下去...就得了这么个结果。
半炷香后,书吏停了下来:“...目前就这些。”
主簿正准备去劝解,被沈知白抢先一步,她很是疑惑:“怎么还有几块田没有记录呢?”
说到这儿,书吏来了精神。
“剩下的几块田,因为种比其田晚些尚未成熟,其中天六稻种稍晚了两日才全部成熟,收成极好正在晾晒中,估计能比其他稻种的收成高上一倍不止。”
“啪哒--”
县丞放下手中的杯子激动地问
不想错过《北宋名臣奋斗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