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143(1/1)
发情况也比较在行。
第二批养马人会以这些人为圆心进行挑选。
那边的小武搂着几乎比自己还高的马驹,蹭着它的脖子十分亲昵的说着悄悄话。
那马儿也并不挣扎反抗,一看就很是相熟。
周遭的人这才闭了嘴。
京城中,司农寺卿收到了沈知白给的稻种,看着信上对这‘占城稻’的介绍。
“耐旱、生长周期短,约为一百日成熟,产量为每亩四至五石。”他猛的瞪大眼睛:“四至五石?那不得五六百斤?”
“这女娃不是框我吧?”不怪司农寺卿这么诧异,实在是现下的稻子平均亩产也就三百多斤,约摸两石到三石。
因为地理原因,南方的亩产高于北方,但也只在三至四石,还从没听说那个地方有超过五石的亩产。
趁着目前天气还算暖和,他急忙亲自去京郊的官田中试种。
希望能在年前迎来好消息。
第74章 枢密副使,位同副相
可惜北地严寒, 种下去的稻子刚刚开花,就近乎全军覆没,剩下的零星一点, 也停止生长。
司农寺卿有些可惜,不过这种稻子热仍比一般的稻子也要耐寒许多, 若是在南方估计最少每年两熟, 冬日气候温暖的地方甚至可以三熟。
他想了想,索性让人将剩下的稻种送去了南方试种。
淳化二年,大年初一。
又是一年异国来朝, 因着去年司农寺的私下嘱托, 这次上贡的物品中,除了以往上贡的东西外,奇奇怪怪的种子和植株占了多数。
司农寺卿摸着胡子,很是高兴, 以前的贡品都是些金银玉器,各种牲畜。
不枉他去年花出去的那些钱。
年前那稻种成熟, 所用时间仅八十多天, 九十日不到, 产量也和沈知白所说的相差无几。
因着这事,皇帝将司农寺上下都赏了一遍, 至于沈知白,赵炅在和寇准商量一番后, 还是暂不动她。
一来她的改种试验还在进行中, 换人不能保证此事能成,二来刚到一个县衙一年时间, 又是个女官,调动太频繁怕被有心之人攻讦。
去年寇准和救了他的阿箬姑娘成了亲, 皇帝对他更加信任了几分,加上他女儿沈知白十分出色的表现,寇准算得上皇帝心腹中的心腹。
——只是这心腹有些爱谏言的毛病,不是太招人喜爱,但忠言逆耳,将人放身边也挺好,能时时警醒自己。
然而刚刚淳化二年刚刚开年,刚歇息一年的旱情又卷土重来,这次司天监提前示警。
刚出正月,自开封府起,周边多地出现不下雨的情况。
淳化二年闰二月,从正月至今,开封已经月余没有降雨,皇帝逼不得已,派人前往五岳祈雨。
然而不仅没有盼来雨水,反而等来了鄄城县出现飞蝗的消息,灾情一时雪上加霜。
万幸月前冰雪融化,缓解了不少庄稼缺水的问题。
可朝中又还是出现各种声音,赵炅都觉得自己耳朵都要听起茧子了,他派人前往甄城灭蝗。
若说二月没下雨赵炅还能坐得住,可直到三月初还是没有下雨,就将他逼到了崩溃边缘。
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古已有之,春旱对于春耕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加上灭蝗进程有些缓慢。
等到三月中旬时,赵炅已经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了。
三月二十九日赵炅气急败坏,冲动之下给宰相吕蒙正递纸条称 “朕将自焚,以答天谴”。
三月三十日,天降大雨,蝗虫也被同时扑灭。
巧的是,沈知白年前收上来的占城稻种,也在这一日送抵开封。
虽然这些稻种并没有太多,但种满开封周边的官田还是没有问题的。
司农寺一众人等早已等候多时。
官田里大多时候种植的粮食作物都是小麦,现下分出礼水源较近的上等田全用来种植水稻。
三月底四月播种,那么这稻子的成熟时间大约在七月前后,中间种上荞麦,九月里荞麦熟了之后,还能接着种冬小麦。
只是这样全年种植很耗费土地肥力,所以司农寺选用了上等田进行育种。
——是的,育种。
这稻种在北方都能种植,气候更适合、水源更充沛的南方更应该大面积推广。
这样下去不出几年就能有大量的粮食产出,粮食产量一多,还愁没有人口吗?
还担心税收扰民吗?不会!
还用担心军队粮草问题吗?不担心!
所以司农寺上上下下干起活来都很是有劲儿,争做大宋的粮袋子!
皇帝解决了旱灾,心情大好,连带着看寇准上的直谏折子都没发脾气。
这是之前旱灾时,赵炅召集群臣会商 “时政得失”,寇准当面提及贪腐案量刑存在偏颇,而后又上了相关折子。
想着他女儿
不想错过《北宋名臣奋斗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