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175(1/1)
用皇帝的名字给自己冠名,这让人怎么忍?
耶律家自是严禁他们私下来往,耶律宏庆独自在酒肆里等到了天黑,李殊才匆匆赶来。
“怎么这么晚?小皇帝留你了?求和这事儿怎么说?”
连他这个成日在上京城里闲晃的人,都听说了宋朝遣使求和之事,这个消息在上京必定传的沸沸扬扬。
今日之事,怎么看怎么诡异,李殊端着酒杯静默不语。
眼下皇帝尚未亲政,萧太后把持着朝政,李殊是小皇帝为数不多的消息来源。
每次都趁着下午上课的空当,向李殊打听朝中之事,闹得他时常晚归。
只是...今日却并不是因为小皇帝。
“下朝之后,萧太后传唤了一批大臣,商讨此次宋朝求和一事。”
“当真?此事结果如何?”耶律宏庆连忙问,他虽然并不政事,可也明白,朝中大多数辽人对此事应该是乐见其成的。
自上一任皇帝去世至今,萧太后已经涉政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统治经验的同时,牢牢掌控着军政大权。
对她,大多数辽人是尊崇的,这些年在她的统治下,政权稳固军事也渐渐壮大。
但,这并不包括朝中的大臣,和二十多个部落的头领们。
和宋朝相安无事的这几年间,萧太后越发将兵权向中央收紧,也越来越重用汉人。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朝中职位有限,僧多粥少,重要的位置上多了汉人,自然少了辽人。
若宋辽之间当真平静下来,那他们这些只会打仗的部族能有什么好下场?
等着被一群汉人骑到头上吗?更何况眼下各部族的兵权也在慢慢丢失。
李殊叹口气:“结果是不同意,估计再过几日使臣就该回去了。”
“还好还好,”耶律宏庆拍拍胸膛:“看来我爹能睡个好觉了。”
“不见得,”李殊皱眉,始终觉得宋朝此时求和,透着些不对劲儿:“之前据探子回报,说李继隆西征西夏,难道是想转移视线?”
旋即他又推翻这个说法:“不对,不对,那边战事并不焦灼,难不成蜀中那边再次起义?怕我们出兵,腹背受敌?”
“这也不应该啊,蜀中之乱才平定多久?”
忽然他一激灵,啪的放下酒杯:“定然是有其他地方的叛军起义,西夏和那边两方同时开战了,宋朝分身乏苏!
不成不成,我的入宫劝一劝太后,若真如此,那可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哎!你不喝了?难得能聚一聚!”耶律宏庆高声喊他。
空旷的街道上没人回答。
他长叹一口气,自顾自喝起酒来,低声喃呢:“真是可惜这好酒。”
李殊紧赶慢赶回了皇宫,才发现宫门早已经落锁,一队身形高大的守卫在门前值守,他连忙上前,想让守卫帮忙传话。
“大哥帮帮忙,下官有要是禀报太后,还望大哥帮忙通传一下。”说着递上了腰牌。
因着时常出入皇宫给小皇帝教书,也和守卫们混了个脸熟,李殊理所当然的认为对方会帮忙。
侍卫长接过牌子看了看,直言不讳:“你这牌子进不去,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李殊急了:“我真有事儿!事关国家不可轻忽!”
“都说了不让进、赶紧滚!宫门之前不得逗留,否则别怪我等不客气!”侍卫长冷冷的将牌子扔了回去。
牌子砸在他脸上,锋利的棱角划破了脸颊,丝丝血迹渗了出来,李殊低下头看着掉在地上,代表他身份的牌子。
“哟,谁家狗没拴好,搁这儿吠呢?”两位中年官员自宫内走出。
李殊认识这两人,契丹贵族,只长拳头不长脑子,靠着部族的关系在朝中站稳脚跟,所以看全是心眼的汉臣格外不顺眼。
他弯下腰,准备捡起腰牌,实在不行就明日再来。
然而他的指尖儿刚刚触到腰牌,牌子却被人一脚踢走,抬眼看去,已经被另一个人踩在了脚下。
指了指漏在外面的璎珞,李殊哑了嗓子:“这是我的牌子。”
“你的?你叫它,它能应你吗?怎么就是你的了?”踩着牌子的官员满是恶意:“你叫声爷爷,我抬脚给你看看可好?”
“哈哈哈哈哈,”另一位官员笑得停不下来:“别逗啦!汉人最在乎礼义廉耻,要真叫你爷爷,怕是得找个地方上吊,以死谢罪!”
“这你就说错了,他都敢背叛自己的国家,你看朝中的汉人哪个瞧得起他?礼义廉耻,我呸!路边的狗都比他仁义道德!”
辽朝之中的汉臣,有些是唐朝时被捕来的奴隶,大部分为五代时前往北地避难的汉人,从没有李殊这样有功名在身的宋人。
另一位官员笑够了停下来,上下打量李殊。
“啧啧啧,没了这牌子,明日有人上不了朝咯,无故不朝,怕是有不臣之心吧。”
不想错过《北宋名臣奋斗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