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北宋名臣奋斗史 > 分卷阅读197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197(1/1)

目录
好书推荐:

势描述中西北第一战略要地‘灵州’已经被围困半年之久。

那这场仗分明是败了才对。

纠结的沈知白并不清楚,朝廷因着她这些年改种带来的丰厚粮食和大量钱财,决定武力收复西夏。

西夏也对大宋敬而远之——到底还是不一样了。

第102章 叛徒

直到八月过去, 边境局势表现得都十分平稳,原本因该发生在立储当月的灵州被围一战并没有发生。

沈知白无比清楚,历史的走向因为某些事情发生了偏移。

宋朝沿用晚唐时期的两税法, 分夏、秋两季征收,其中秋税以米谷等实物为主。

因着这些年推行新的稻种, 以及稻种的不停改良既提高了产量, 又缩短了种植时间,今年的秋税达到了惊人的三千二百万石,其中苏州、蜀地加起来的税收加起来, 占据了全国秋税的一半。

——这不, 成都作为蜀地中心,所有税收汇集之地,正忙着安排将收上来的秋粮送入京中。

知道府衙人手不足,张咏提前征调西川军, 帮忙将粮食运送至船上。

江御作为兵马都监,和代表知府衙门的沈知白对接, 两人默契十足, 交割时往往一个眼神便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没有多余的废话合作起来顺畅无比。

负责搬运稻谷的士卒交头接耳:“这位就是那位沈姑娘?”

“嘿嘿嘿,不知道了吧, 要叫沈大人!这沈大人上任时遇险,咱都监急的哟, 啧啧啧--”

“看来, 下次见着衙门的人得客气着点,这不是一家亲吗。”

“嘘小声些, 说归说手上不能停啊!”

不远处的江御耳朵微动,将他们的话听得清楚却全当没听见, 说去吧,反正这小沈大人他江御是志在必得。

西川军都指挥使雷有终,和成都知府张咏并排站在高处,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士兵,蚂蚁搬家一样往船上源源不断的运送稻谷。

哪怕因着战乱,朝廷对蜀地的赋税征收有所降低,今年的产量也远远高于往年,以至于除了一艘艘满载的船只,还有部分粮草由州府走陆路押送前往汴京。

官船都不够用了。

雷有终不由感叹:“还得是张老弟厉害,这秋税一但进京,怕是你的位置又得动一动了。”

张咏揉了揉带着些乌青的眼眶,这些天连轴转,又是收税,又是对账忙得不可开交。

“我倒是更愿意留在蜀中,成日对这些赤诚的百姓,可比在京中勾心斗角来的好。”

这段时间的相处,蜀地百姓对张咏这个知府可以说是爱戴非常,可也正是因为这样,张咏更不想在这节骨眼上被调走。

这地方表面看似一片大好,可就像一个重伤濒死的人一样,表面的伤口已然结痂,可内里并没有完全好透用力过猛还会裂开,得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修养。

蜀地叛乱才过去没多久,当地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归属感还没有完全建立,若此时调来一位好大喜功的来坐这注重文官之首,难保蜀地不会再起变故。

更让张咏放心不下的是蜀地还没有完善的水利灌溉,是刚刚步入正轨的茶叶、布匹交易,是还没有完全肃清的官场,是新建的官学还等着今秋的税收延请名师。

张咏宁愿留在这里也不愿回京,这让雷有终这个出身官宦世家的人不太能理解,虽说张咏出身寒微,但为官这些年也早已跨越了阶层。

回京都意味着更好的前程,更高的官位,张咏到了蜀地之后生活简朴为官清正廉洁,处事公正,不就是文人爱惜羽毛,等着日后升迁吗?

两人出身上的差异注定他们只是同僚,成不了朋友。

同一时间辽国上京。

韩德威自从子河汊之战被西夏人背后捅刀子,带出去的辽国精锐全军覆没,回到上京后大病一场,萧太后得知情况并没有对他加以处罚,反而好生安慰。

朝堂中萧太后信得过的武将本就不多,眼看耶律休哥一天不如一天,在把韩德威这个留着汉人血统的大将除去,那不是自断一臂吗?

然而对着韩德威一直想再次杀回去的念头,萧太后也颇为苦恼。

虽然宋朝确实处在皇储未立,政权不稳的时期,可人家也用极其漂亮的战绩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次损兵折将,难道下次就一定能找回颜面吗?萧太后不信。

于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情出现了,子河汊一战中辽国最大的受益者居然是李殊。

因着他成功说服西夏出兵,官职连升二级成了正五品的南院翰林学士,在朝堂上开始有了话语权。

加之修史书一事,李殊在好友耶律宏庆的引荐下,和各部贵族们有了些交情,现下已经不再是那个谁都能踩一脚的‘叛国贼’了。

李殊也是当真没有想到,自己还能进翰林院。

这多可

不想错过《北宋名臣奋斗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