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236(1/1)
翅膀会飞不成?
这样看来,这到当真是个囚禁人的好地方,难为吕端那个死胖子能想到这儿。
寇准看了看天色,抖抖手中的钥匙:“烦请王内侍多等会儿,三皇子登基了寇某就放你出来。”
这话简直要将王继恩气笑,赵恒都登基了,放自己出去干嘛呢?领死吗?
王继恩没了指望,索性靠坐在门内。
“不妨告诉你,我姓王的能踏出这一步,就做好了万劫不复的准备...我只是可惜,当初怎么没能杀了你女儿,若沈知白死了,不知寇大人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刚刚还谈笑风生的寇准沉了脸,人都有逆龄,沈知白就是他寇准的逆龄。
“呵老太监,”寇准阴恻恻一笑:“别试图激怒我,我不杀你,我留着你。”
“我将你丢到最偏僻的地方等死,哼!”
王继恩这样的人,风光、荣华了一辈子,能顺意的活到六十岁,还曾颠覆了皇位,想来是很自豪的,自然不怕在谋权失败后死去。
一辈子追名逐利,最害怕的无外乎是失去这些东西,从云端跌落凡尘,成了人人唾骂,千夫所指的罪人。
“你有本事杀了我!”
“哼,日子长着呢,你自己慢慢受着吧!咱们走!”
李皇后已经倒向太子,大皇子赵元佐再次回了南宫,宫内没了王继恩,一切反对赵恒登基的阻力全都消失不见。
只差最后一步了。
在群臣的见证下,让太子继位。
第121章 登基
赵恒坐在大庆殿上, 俯视着下面的群臣,众臣都沉默着,他们庄严肃穆, 是从未见过的模样。
未来的新帝和臣子们都在等一个人。
吕端。
作为先帝指定的宰相,以及群臣之首, 需要宣读遗诏、册立新君。
过了好半晌, 腿脚不便的吕端终于从万岁殿赶了过来。
吕端颤巍巍的被人扶进殿中,他已经六十了,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 却走在护佑太子的路上。
这一夜如此漫长。
刚刚行至大殿正中, 吕端蓦的撒开侍卫的手,独自一人向殿上走去。
大殿中人虽并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却也没人阻拦。
他艰难的爬上台阶,终于走到赵恒身边。
“吕相国。”
赵恒话音刚落, 就看见吕端的那张大脸凑到了跟前。
将他仔细的上下打量了一番,才终于松了口气, 自怀中掏出遗诏。
赵恒恍然, 毕竟上了年纪, 自己这位宰相眼睛已经很不好了,稍远一点儿都看不见。
这是不放心, 确认身份呢。
“殿下恕罪,”吕端从怀中掏出了先帝遗诏:“宣读先帝遗诏之前, 臣得验明正身。”
这就是王继恩心心念念的遗诏, 吕端自昨日起就贴身带着,这样重要的东西放哪儿他都不放心。
两人都是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家伙, 王继恩也没料到他真将如此重要的东西带在身上,一时不察, 让吕端给忽悠瘸了。
随着遗诏展开,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吕端身上。
“朕承太祖之遗泽,践祚以来,夙兴夜寐,未尝敢忘祖宗之托。平吴越、漳泉,定北汉,一心致力于大宋江山之稳固与开拓,使百姓安享太平,四海渐趋升平。
...然朕朕旧疾复发,以至弥留之际,今特诏命赵恒于柩前即皇帝位,以承大统,延续赵宋之辉煌。
望新帝一天下苍生为己任...使大宋江山稳固,国朝长盛不衰!
此诏既出,望诸臣工谨遵朕意,不得违背。”
遗诏一出,赵恒的皇位总算是名正言顺,盖棺定戳。
接下来依照惯例,群臣联名劝进,新君需三请三让,即群臣轮番请太子登基,太子需得谦让几次。
以显示太子的谦逊有礼,也表示群臣对他继位的认可。
“请殿下遵诏,继皇帝位!”在吕端的带领下,群臣齐声高呼。
“恳请殿下继位!”
声音在偌大的宫殿内回响。
赵恒表现得有些惶恐:“先帝驾崩不久,我、孤尚且沉浸在悲痛之中,实在无心继位之事,还望体谅。”
“皇位之重,关乎天下兴亡,孤恐怕辜负了先皇的嘱托。”
四皇子赵元份站了出来:“先帝龙驭归天殿下的悲痛心情大家理解,但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皇兄节哀,以江山社稷为重。”
“殿下继位乃天命所归,天意不可违!”另一位大臣接着劝。
我呸,众臣齐齐在心中啜一口,这人也太不要脸了,纯拍马屁,连个借口都不愿意想一想。
我好歹还想个理由!
赵恒在做太子时被皇帝忌惮,朝中大臣鲜少有人与之来往,这三请三让可是难得拉近关系的好机会,可不得变着法儿夸。
赵恒抚着身下的龙椅,第一
不想错过《北宋名臣奋斗史》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