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章 冒名顶替(1/2)
李萍儿是个好姑娘。她性格内向沉稳,从小在母亲管教与辅导下,学习优秀,为人处世像大人一样懂事明理。在她们南关经一路口碑很好。
在李萍儿上小学时,家里突然多了一位男孩,母亲让她叫哥哥。从此,这个哥哥一直在家居住。哥哥骨子里有一种坚韧顽强不服输的精神,只有她和母亲能够感知得到。
哥哥由于家庭的变故,精神萎靡,极其悲观。对任何人都有戒心和防备。
李萍儿母亲竭力维护哥哥的尊严,不时用打骂萍儿的办法,让哥哥明白家里地位。萍儿知道哥哥幼年是幸福而快乐的,由于家庭变故,变得寡情和沉默。她理解母亲用意,接受母亲对她的打骂。往往母亲白天打骂她,晚上搂着她又默默流泪,她知道母亲用苦良心,知道母亲是用这种办法,让哥哥自信自强。哥哥渐渐长大,只顾学习看书,和人交往不多。哥哥脑海里深深的留着伤痕和刺痛,造成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移。
哥哥渐渐长大,变得更加内向和不解人意。李萍儿是喜欢哥哥的:哥哥高大健硕,宽厚容忍让她有了依靠。萍儿一生会永远在哥哥博大的臂膀下得到呵护与关爱。
哥哥对萍儿关爱有加。但这种关爱是一种亲情,兄妹情分,是一种恩情的回报,是对母亲的报答。
萍儿不这样认为:哥哥对她的关爱,是作为终身亲人与伴侣对待,所以,她坚定了和哥哥一生不分不离。这可能是两个人感情世界分水岭。哥哥的爱和他的爱,是不同观念和理解的爱。但这种爱又难分难解,交融混杂。
哥哥在临近高考前,精神几乎崩溃,这是因为哥哥知道了自己亲生母亲并非和别人跑了,或是出国,而是因为父亲离开,母亲让别人糟蹋后,蒙羞上吊而亡。哥哥当头一棒痛哭流涕,把自己反锁在房里三天没有吃喝。萍儿母亲怕出事,把门卸掉,看见哥哥瘫软在床上。当时面临高考。在这痛苦抉择中,李萍儿选择了帮哥哥重新振奋,走上一条光明大道,缓解哥哥心中痛苦与怨恨,对哥哥失去双亲的安抚。这样的结局对别人难以理解,但李萍儿心安理得,她高高兴兴把哥哥送上火车。挥挥手笑着离开哥哥,哥哥很是不舍,回眸一笑。哥哥的笑,融化了萍儿的心。
哥哥(小校友)每周要给母亲写一封长长的信,情感交融。母亲把信念给李萍儿听,哥哥写给母亲的信,总是一种无上的感激,虽然提到她,也是生活关怀和问候。
李萍儿感知哥哥对她的平淡如水:难道哥哥不喜欢她,还是自己不漂亮?还是对哥哥不够好?李萍儿虽然待业在家,母亲在汉山地区自来水公司当会计,工资相对较高。在他们县城,也算生活有富余家庭。
其实,李萍儿高中毕业后的第二年,又参加了一次高考。很是不巧,这年高考前汉山地区下了一场大暴雨,李萍儿淋了大雨,加之高考当天,李萍儿生理期提前到来,她有痛经的毛病,出现黑色血块。母亲为此找了许多老中医调理,都没有缓解。即使这样,李萍儿还是答完了全部题,她想凭着自己从小母亲的管教与辅导,考一个普通中专还是有希望的。
李萍儿居住在南关经一路街道,南关还有经二路,经三路三条街道。李平儿住在经一路段,就在前面南关经三路段正中,有一个电石厂。电石厂门卫室修的宽阔。许多邮件,报纸和信件都集中放在电石厂门卫,居民路过顺便取回自己的信件和汇款。那个年代,一般没有外地亲戚和上学的人,家里极少收到信件和汇款。居民也不会在家开着门等待邮递员的到来,所以信件统一集中在电石厂门卫。大家都知道信件在门卫去取,门卫老头也会看见信件后,让居民把信件捎带送去。经一街道没有集体单位,都是居民,一般信件都集中在一个订奶处,就是存放奶瓶的桌子。李萍儿就是从这里取走哥哥的录取通知书。只有汇款才会放在抽屉里,在小本儿上签名取走。
南关街道是一个有1000年历史的老街道,祖祖辈辈大家都在这里居住。附近的居民大家都相互认识。虽然叫不上名儿,但大家都知道大概居住在哪个区域,是谁家孩子。真正的学名大家极少知道。
1980年9月下旬,电石厂门卫有一封信,因为大雨造成信封潮湿字迹不清,因此,信封上贴一小条:试投。这封信放了三天没人领取。突然一天,经三街道一位名叫王萍姑娘欣喜若狂,她复习两年高考都没有希望。这次门卫室老头看见王萍笑着脸说:今年终于中彩了,你的录取通知书。
王萍有些惊诧愕然:自己复习两年都没有考上。怎么会突然收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况且自己并没有报考中专志愿,怎么就被省水利学校录取了?
王萍高兴的拿回录取通知,打开信封,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李萍儿。她知道李萍儿是经一路的,学习好大家都知道。
当晚,王萍家在惊慌失措与皆大欢喜中度过。王萍的父母决定用瞒天过海,冒名顶替的方式,来实现女儿街道普通工人,变成有学历国家干部梦想。王萍是街道缝纫社机工,工作辛苦工资低,一直有考上大学的梦想,但中专王萍不一定看上。突然天上掉馅饼的事来临,她应该退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况且缝纫社只有五个人一间门面,她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师傅和貌美如花徒弟们》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