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9节(1/7)
然而......虽然塞拉利昂水资源丰富,光热条件也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的要求,但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没有,属于雨养农业,每年旱季大部分土地因干旱少雨而处于休闲状态。
这也是这位中国的农业专家担忧的情况,受限于农村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如农村电力能源无保障,季用水供应不足、人畜饮水困难,道路条件尤其是支线和偏远地区道路路况差,基层农贸市场建设的落后等,农户的农产品仓储、加工、运输和销售面临诸多困难。
在路上,专家就注意到,由于交通不便,一些普通农户无法把自己生产的剩余农产品运到售价更高的农贸中心销售,要么靠中间商上门收购,要么在路边就近便宜兜售,大大影响了农户的农产品交易和增收活动,这又进一步影响到农户对下一轮农业活动的生产投入。
“这确实是不小的问题,如果这些最基础的问题不解决,再优良的杂交水稻种下去,产量也不会很高。不过,最近,有一家名叫塞拉利昂发展公司的企业,正在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噢,那很好,不管怎么说,能帮农民解决实际问题,那都好........"
来自中国的农业专家离开北京前,也有听说塞拉利昂和"血钻"的故事,他还以为在塞拉利昂,所有的生意都都盯着赚钱的钻石生意,没有谁在乎这个国家近三分之二的农业人口了。“害,是我多想了,这塞拉利昂有人邀请我们来,那肯定就是这个国家还是有人在乎农业和农民的嘛........”
第二百一十章披"帝国主义”的皮
“我们一再无视非洲诱人的市场潜力,拱手将利益让与欧洲那些前殖民国家。冷战结束后,政府根本就没有出台对非洲的贸易政策,以扩展我们在非洲的经济利益。美国同非洲的贸易只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1%;非洲投资的回报率为33%,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而美国在非洲的直接投资只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8%。政府必须重新考虑其对非洲的贸易政策,必须转变其对非洲贸易的态度。只有扩展对非贸易,加大对非投资力度,我们才能抓住非洲发展的历史机遇。”
上述愤怒的声音来自于对华盛顿在非洲方面无所作为感到愤怒的,从事美非贸易的一部分美国商界的报告。
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关注非洲市场。美非间的贸易额、特别是非能源类产品贸易增长缓慢。相对于美国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往来,美非贸易关系实在微不足道。即便不断有人呼吁华盛顿重视美非贸易,但华盛顿方面总是回答:“非洲对于我们的投资者没有吸引力,持续战乱导致市场割裂,私人银行投资又很难在非洲动荡的市场找到安全感............“
除了经济利益,美国也不认为非洲在自己的地缘政治战略中,占据什么非常重要的位置。冷战结束后,原本在美苏对抗背景下掩盖的部族矛盾、宗教冲突、边界纠纷统统突显出来,但是美国却认为非洲国家的动乱并不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对非洲安全事务采取了“边缘化"政策。
1993年,美国撤销了一批研究非洲问题的科研机构,1994年,国会将非洲小组委员会合并入亚太小组委员会。1994年4月,卢旺达爆发种族屠杀,美国是最早得到大屠杀情报的国家之一,却始终持观望态度。美国不但回避出兵,而且还极力避免使用“种族灭绝"一词,以避免承担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防止和处罚种族灭绝罪行公约》中规定的采取救援行动的责任。
尤其是在军事干预索马里内战失败后,美国对非洲的安全事务那是避之不及。不愿直接和过多地卷入非洲的地区冲突,转而强调非洲问题应由非洲人自己来解决。
“华盛顿不在乎非洲,但他妈的有人在乎非洲啊!”某个在非洲从事石油生意的某公司ceo因为生意被搞砸了而抱怨,这时,巨神公司的老板就在旁边安慰道:“是啊,朋友,这全怪华盛顿方面对非洲的漠不关心,否则本来在你的公司手里的石油开采权,怎么会落到法国人手里,如果当地部署了巨神公司,局面肯定不会变得糟糕。”
就像报告中说的,美国在非洲市场面对的最大挑战来前殖民国家,来自"老欧洲”。
欧洲与非洲特殊的历史和地理联系使得非洲国家更青睐欧洲,特别是法国的商品和服务。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欧洲盟友不用再担心苏联的钢铁洪流,自然也就没必要亦步亦趋的跟随美国的脚步,尤其是"大孝子"法国,同美国在非洲的贸易展开了激烈竞争激烈,且法国经常占据优势。
例如刚刚那个在巨神公司老板面前抱怨的ceo,他负责的项目在某非洲小国,过去,亲美的总统不断加大对法国石油公司的征税力度,还将部分石油开采权分给了美国企业,导致法国的强烈不满。因此,法国给予反政府武装大量的军事资助,在反对派夺取政权后,法国重新从美国公司手里夺回了石油开采权。
除了这种私底下见不得人的操作外,明面上的势力争夺,法国也一直在推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第四天灾从千禧黎明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