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70章 重设厂卫(1/2)
南京紫禁城,乾清宫。
朱磊正坐在御案前,翻阅着军法司送来的军法案卷文书。
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显然对这些文书中的内容颇为关注。
忽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刑部尚书冯厚敦匆匆走入殿内,躬身行礼:“臣参见殿下!”
朱磊抬头见是冯厚敦,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挥手吩咐道:“培卿啊!快给冯爱卿赐座。”
一旁的小黄门连忙搬来一张锦凳,恭敬地请冯厚敦坐下。
冯厚敦坐定后,神色凝重地说道:“殿下,臣在查阅刑部大牢案卷时,发现一人颇为特殊。此人名叫冯可松,但经过臣多番调查,发现他的原名叫冯可宗,乃是弘光朝的锦衣卫指挥使。”
朱磊闻言,顿时来了兴趣,放下手中的文书,问道:“哦?冯可宗?说说此人的来历。”
冯厚敦点头,缓缓道来:“启禀殿下,此人名叫冯可宗,表字子仪,南首隶苏州府吴县人。崇祯年间,他因剿灭地方匪患有功,被荐入锦衣卫,初为校尉,后升任南京锦衣千户。
因其忠诚果敢,办事干练,深受上司器重,弘光年间任锦衣卫指挥使。
弘光元年,多铎南下,南京陷落,冯可宗为保全性命,假意投靠清廷,改名冯可松。
然而,他暗中仍与陈子龙、夏允彝等义军联络,传递消息,协助抗清。隆武二年,因事败露,被洪承畴关押于刑部天牢,至今未释。”
说到这里,冯厚敦顿了顿,继续道:“臣还调查到,此人崇尚文教,常与文人雅士交游,尤敬黄道周、陈子龙等名士。其人品性刚正,虽身处牢狱,却始终未改其志。”
朱磊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他微微颔首,随即吩咐道:“冯卿,快将此人带来,本王要亲自见他。”
冯厚敦起身拱手:“臣这就去办!”说罢,匆匆退出殿外。
不多时,冯可宗被带到了乾清宫。
在此之前,他己沐浴更衣,换上了一身整洁的青色长袍,虽无华贵装饰,却显得干净利落。
他的面容虽略显憔悴,但眉宇间那股英气依旧逼人。
他的双目炯炯有神,透着一股不屈的坚毅,步伐沉稳,举止从容,毫无久困牢狱的颓废之态。
朱磊上下打量了一番,心中暗自赞叹:此人果然不凡!
他微微一笑,开口道:“冯可宗,本王听闻你的事迹,甚是钦佩。今日召你前来,是想听听你的心声。你可愿为本王效力?”
冯可宗闻言,躬身行礼,声音沉稳而有力:“罪臣冯可宗,参见监国殿下!殿下既以天下苍生为念,罪臣愿效犬马之劳,为大明复兴尽绵薄之力!”
朱磊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好!有你相助,本王如虎添翼。从今日起,你便官复原职,仍任锦衣卫指挥使,协助本王整顿南京城防,肃清奸细,共图大业!”
冯可宗再次躬身,郑重道:“臣必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托!”
朱磊继续说道:“锦衣亲军掌侍卫扈从、巡察缉捕、典诏狱、执掌仪仗,职责太过繁杂。从今以后,锦衣卫只需掌管对外军情即可。冯卿需尽快将锦衣亲军建立起来。”
冯可宗躬身行礼,语气坚定:“臣定当尽心竭力,以报殿下知遇之恩。”
朱磊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再帮本王办两件事。其一,去找一个叫宋应星的人,此人表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此时应在家乡隐居。其二,去帮本王找两百个落魄秀才,甚至识字的孩童亦可,前提是越穷困潦倒越好。必须和他们说清楚,这辈子都必须隐姓埋名地生活,他们的家人也要一并带过来。”
冯可宗心中疑惑,不知这位监国殿下为何要办这两件事。
但他深知,自己能否坐稳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全看能否完成这两项任务。
他不敢怠慢,当即躬身行礼:“臣必定尽快完成此二事。”
朱磊站起身,语气郑重:“需要多少银钱,尽管与本王说,本王去协调。”
冯可宗略一思索,答道:“殿下,此事需银钱一万两。”
朱磊点头:“好,本王会尽快拨付。”
说完,朱磊走下丹陛,来到大殿外。
此时,他己将亲卫队改名为腾骧卫,原来的亲卫参将吕敦仁晋升为腾骧卫指挥使。
朱磊看着恭敬站立在外的吕敦仁,说道:“吕卿,派二十名本王的护卫去帮助冯爱卿建立锦衣卫。”
他在“帮助”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吕敦仁心领神会,立刻躬身答道:“臣领命!”
朱磊见吕敦仁明白自己的意思,微微一笑,转身回到乾清宫内,对冯可宗说道:“冯卿,去办吧。有任何问题,可随时来找本王。”
冯可宗当即跪下,重重磕了一个头,语气坚定:“臣必定尽快将锦衣卫建立起来,办好殿下吩咐的每一件事。”
朱磊挥了挥手:“退下吧。”
冯可宗缓缓退出殿外,心中感慨,没想到自己能官复原职,但是锦衣卫的权力被严重削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南明:力挽狂澜》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