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五十四章 新年新气象(1/2)
过完年开春之后,于东又一次依依不舍的送走了叶红。
费文瀚早几日便已经提前返回了沪市,郝为民也在年后就去了电器厂报道,根据周彤的反馈,此人确实能力很强。
来了没几天就熟悉了厂里所有的工人,而且直接取代了老厂长不少权力,不但将各类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甚至于连生产效率都提高不少。
最为关键的是此人善于观察,肯吃苦学习,而且手腕极强,来了没几天就将几个平时喜欢偷奸耍滑的员工给直接开除。
还整顿了厂里的食堂和后勤库管,让食堂浪费和消耗减少,伙食质量反而提高,仓库也制定了不少新的规定,防止了有人冒领各类材料零件。
对此,于东十分满意,说明齐家裕给自己推荐的这位郝为民确实很有能力,如此一来就可以彻底的将周彤解放出来。
回到电器厂,于东自己亲自观察了几天之后召开中层干部会议,直接宣布任命郝为民为新一任电器厂的厂长。
老厂长保留相应待遇,调去一个闲置岗位等待退休,反正他距离退休也只有大半年时间,也乐得清闲。
又提拔了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取代了周彤的位置,全面负责所有产品的质量监督,而周彤则继续担任总工程师职务,也依然留在厂里。
只是不再直接参与生产,除非遇上解决不了的结束问题他才会出马。
除此之外,厂里成立了一个科研攻关小组,由周彤负责领导,人员并不多,却都是几个头脑灵活的年轻人。
在齐家裕的关照下,厂里还分配来两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增加了电器厂的技术力量。
科研组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攻克显像管的国产化问题,而且还是由电器厂牵头,梁州市政府参与的重点项目。
另一方面,未雨绸缪的于东经过反复思考,和梁州市政府再度签订了一份投资计划书。
梁州市政府以现有闲置土地作为资本,于东个人以资金作为股本,双方合资成立一家新的电器生产企业,取名‘鸿途电子有限公司’。
按照于东的计划,这家企业才是将来的根本,而秀山电器厂以后也会被并入其中,这也是为以后生产电视机,甚至于包括洗衣机冰箱等家电做准备工作。
通过最近的思考,于东想明白一个当初被自己忽视的问题。
有时候并非真的非要去沿海地区发展才能够获取更大利益,当然去沿海发展的计划不会变,只是有些事情则需要稍作调整。
就拿企业生产来说,随着沿海地区逐步的发展,大量人员会去那里打工,人力资源会更加丰富。
可逐渐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人工成本的逐步增加,实际上那里很多制造企业也将失去部分竞争能力。
除非可以一直保持自己在技术上的领先,而到了二十一世纪之后,沿海经济有部分都是依靠房地产在支撑。
反而一些生产企业却在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其中关键点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差的原因。
早期沿海地区率先开发,他们能够得到的信息远非中西部地区可比。
相对而言那时候中西部也更加落后一些,基础设施要差很多。
可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随着中西部地区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大力发展,这些差距逐渐缩小。
最关键的是互联网的发达,使得沿海地区失去了原本的信息优势,除了一些高科技之外,大部分技术中西部地区也可以很容易的掌握。
而且中西部此时就表现出了一种沿海地区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人力资源和人工成本优势。
沿海地区招工,一个月没有四五千块钱绝无可能,这还不算上各类保险费用,而中西部地区,一个月两三千就可以,有些地区甚至于都不要缴纳保险。
说白了,就是中西部地区在走沿海地区曾经走过的老路,一些非高科技产业朝着中西部地区转移。
于东并不存在什么信息落后的问题,甚至于他比如今任何一个人都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更新的信息。
这也是他到现在一路上顺风顺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他一直都走在了别人的前面。
仔细想一想,只要自己始终掌握着最新的信息资源和科技能力,在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组织建厂生产,反而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成本的降低也使得自己更加具有竞争力。
想明白这点,于东决定改变部分计划,研发中心和金融部门今后必然都要设立在沿海城市,而生产基地却可以放在中西部。
并且可以依靠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建立配套设施和企业,也可以节省不少的中间环节。
时间很快到了四月份,‘秀山牌’收录音机已经打下了不少的市场,而且是供不应求,为此费文瀚几次电话来催促。
电器厂也经过了几次扩产,员工由最初的二百多人,发展到现在接近七百人,每个月的产量也达到了创新高的二十万台。
可即便如此,每天打来催着要货的电话依旧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1979,从拒绝女知青开始致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