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五章 兵马俑(1/2)
第十五章 兵马俑
“你找到了?”黄三和田园齐刷刷的向我看来,我面前的暗门里的通道随着暗门的打开,也被连着的长明灯照亮了。
三人走过来,四双眼睛望向里面。我看到这条甬道比我们进来时候的要宽一些,两边的石壁上裸露着岩石,地面也没有铺设任何砖板,看起来更像是逃生的密道。这处甬道不算长,我们视野的尽头依稀可以看见甬道的出口。
黄三在前,田园断后,我和欧阳纳兰并行。不一会儿的功夫儿,我们就穿过了这条甬道,走的很顺,没有之前那种一步一个机关的担心。
“到了。”黄三说了一句,我们停下脚步,四处扫视。这里是一处很大的空间,在我们的前面,两座高大的石人像屹立两边,各持兵刃,在我们头上的地方相碰,形成一个类似石门的造型。
我刚要迈步却被黄三用手拦下,“慢,这里的石门不对。”
“这里应该是墓穴的中厅了。”欧阳纳兰说道,“不过向来中厅应该是陈放陪葬品的地方。”
“是啊,这里这么宽阔,应该能放下很多陪葬品。眼前的这两尊石像看着倒不像了。”
“我看这两尊石像应该大有来头。”黄三看着左右的士兵皱眉说道。
“你看出什么门道来了?”田园问道。
“看不出来,不过这士兵的样子不像是守陵的石俑,更像是看门的护卫。”
“那我们还进去嘛?”我瞅了半天也没看出个端倪来。
“我看我们还是先进去吧。”欧阳纳兰说道。
“是啊,就算真有什么问题,我们也不能不进去啊。”
黄三看我们跃跃欲试的样子点点头,随后说道:“那好,还是我在头,你们注意脚下。”黄三当先步入‘门’内。
黄三在前走了没几步就停了下来,我们走上前,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向下的斜坡。几米的距离前面,是一队兵马俑,后面是占满整个中厅的各种各样的兵马俑。
“操,这么多的兵马俑。”黄三不禁感叹道。
“这是又一个始皇陵啊!”田园也发出一声感叹。
“这里似乎不秦皇陵的兵马俑小不到哪去。”欧阳纳兰说道。
关于兵马俑,我所知道的知识不算多。世界上只有秦始皇陵的陪葬出土了4个坑的兵马俑外,几乎不可能再有这么多的兵马俑陪葬。如果这里的兵马俑全部出土的话,其价值甚至会远远超过秦始皇陵中的俑。
秦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秦始皇时期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当年工匠犯了一个错,他们在烧制过后才上色,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一个小时瞬间消尽,化作白灰。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
《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营建陵园,大将章邯监工,秦始皇成年后扩大了营建规模,直到其死后两年才由其子秦二世草草完工,修筑时间达39年之久。在这期间,用去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就是兵马俑的制作。
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
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正因为如此,秦兵马俑在中国的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
军吏一般表情严肃,年纪也大一些,有的额头上还塑有皱纹。武士的表情相当个性化,不但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甚至可以体会到明显的地域性——很多秦俑的相貌特征与现代的陕西人十分接近。
兵俑们个个凝目聆听、镇静机智,且仪态英武,有一种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灭六国,天下一”的雄壮军容。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
这里的兵马俑也和始皇陵中发掘的兵马俑一样,有很多的样式。
车士,即战车上除驭手,驾车者之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军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在战车上,除了矛驭手和车左、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秦梦奇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