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 关东的生活也艰难(2/2)
凡感到无所适从。在齐鲁,人们讲究的是“礼数”,待人接物都要客气周到;而在长白山之地,人们则更看重“实在”、随意、热情而直爽。林不凡的“礼数”常被工友们误解为虚头巴脑不“实在”。
这里的原住民把闯关东的人视为“外来者”,有排斥心理。有一次他主动跟几位朝鲜族人打招呼,他们看到他是外地人后就开始用朝鲜语交谈并对他投来不屑的目光,这让林不凡感到非常不舒服,觉得自己在这里受到了歧视和排挤。
最要命的是长白山区域的气候让林不凡难以适应。
冬天来了,温度骤降,林不凡行走在银装素裹的大地上,每一步都伴随着刺骨的寒冷。他尽量将双手揣进衣兜,身体蜷缩成一团,试图抵挡寒风的侵袭。然而,即便是这样,他还是感到冷意从骨子里透出来,整个人瑟瑟发抖。他穿上厚厚的棉衣和棉裤来抵御严寒,又让他感到行动不便、笨重不堪。他多么怀念山东温暖湿润的气候,那里的冬天虽然也有冷风,但绝不会如此刺骨。现在,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寒冷带来的痛苦,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可真是来东北之前有多期待,现在就有多失望。
这恶劣的环境,跟自己预想中的截然不同,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些担忧和迷茫。
尽管生活艰难,语言、习俗、气候等不太适应,林不凡并没有放弃希望。自从辍学走向社会,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从不退缩,而是迎难而上,通过主动向能人请教或有针对性的看书学习,寻求攻坚克难之法。
有一天,林不凡正坐在阳光下看书,一个60多岁的日本人好奇的看着这个年轻人,过来问: “你的,认识字?”
林不凡听了一惊,立即警觉起来,点了点头。
这个日本人立即叫来了翻译,趴在翻译耳朵上说了几句。
“你认识字,长的又一表人才,为什么来干下井挖煤的苦力活?”翻译问。
“我刚来不久,人生地不熟,暂时还没找到别的活。”林不凡回答。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交流、了解,日本人通过翻译表达了他的意思。这个日本人叫山田,是日本开拓团的,他有一个苗圃需要一个有文化、会计账的人,如果林不凡同意就可以去苗圃工作。
听了翻译的话,林不凡很吃惊又感到意外,他担心给日本人干活被戴上汉奸、卖国人的帽子,有点犹豫,但转念一想,在矿井下工作也太危险了,可以先到苗圃干一段时间试试,只要有一颗中国心,不干对不起中国人的事,别人愿意说啥就随他去吧。
于是,林不凡来到了苗圃。
林不凡很快适应了苗圃的工作,把工作干的井井有条,山田也喜欢上了这个干事一丝不苟、喜欢学习、温文尔雅的小伙子。
有一天,一个叫王石的抗日游击队员找到林不凡说,已经观察他一段时间了,问他想不想为国家做点事,利用在苗圃工作的机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情报。
林不凡听后心里充满了矛盾,家中还有父母,万一提供情报的事泄露了,将面临杀头的危险。王石看出了林不凡的担心,保证他们之间单线联系,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不久,林不凡得知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日本人即将对某个山区的根据地进行围剿行动。他巧妙地将这一情报传递给了王石。根据这个情报游击队成功地避开了日军的围剿。当林不凡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喜悦与自豪。
后来林不凡与情报员王石商定,以苗圃附近的大槐树为接头地点,林不凡又多次传递情报或给游击队送药品、盐等。
一天,山田跟林不凡说:“我们开拓团有两家的孩子想学中国文字和语言,你感不感兴趣?”
林不凡听后心中一动,这样,我就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从此之后他一边继续为山田打理苗圃,又给4个日本人孩子当老师。其中有个孩子叫山田一郎,是山田的儿子,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跟林不凡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有一天,林不凡在给山田一郎辅导后,两个人闲聊时,山田一郎说:“林老师,那天我看见你跟一个人在大槐树下闲聊,他是谁啊?”
林不凡听后一惊: “噢,一个认识的山东老乡。”林不凡赶紧转移话题,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突然有一天,火光冲天,炮声隆隆。苏联红军在抗联先导团的引导下,解放了东北。
山田一家被苏联红军抓走了。晚上,林不凡一个人悄无声息潜伏进了山田的家,他想把山田家存的中文书拿走。
夜幕下,他借着灯光,急急忙忙的装了一箱书,悄悄的搬回到了自己的宿舍里。
他把这些书视若珍宝,每当闲暇之余,便沉浸在书海中,享受着知识带来的愉悦与满足。
他深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唯有知识才能照亮前行的路,驱散愚昧的阴霾。
不想错过《去逝的爹娘又回来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