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8章 虚心请教科学育儿(2/4)
,你就记住了。
林不凡还向李教授清教了一个现实问题:“我有个二儿子,喜欢说、喜欢跳、喜欢玩,就是不喜欢学习,他本人说一想到学习就脑袋疼……”
李教授闻言,微微一笑,示意林不凡将林江带来。不一会儿,一个满脸笑容、蹦蹦跳跳的小伙子来了。
李教授见状,缓缓开口道:“孩子,别紧张,我只是想了解一下你的情况。”
李教授对林江进行了逻辑思维、语言理解、空间感知等多个方面的智力测试。
林江觉得很好奇,他问李教授:“我的智力怎么样。”
李教授只好说:“你的智力很正常。”
林江听了高兴的说:“是啊!我除了学习不如三弟林湖,泳池、爬树、喝酒、抽烟、打麻将……都比他强,我就盼着发生战争,我好横渡长江大河,爬上威虎山活捉座山雕。”说着就跑出去玩去了。
看着林江的背影,李教授跟林不凡说:“你家这个二儿子属于天生就不愿意学习的类型。”他一看林不凡听了有些疑惑,就进一步解释道,“这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学习,而是他的天性更倾向于探险、玩耍和发现。”
林不凡听后还是有些困惑:“怎么,还有天生就不愿意学习的孩子?”
李教授解释道:“很多家长误以为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学习,其实这是个误区。大多数孩子并不喜欢学习,他们之所以会学习,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他们明白不努力学习没有前途,但本质上并不喜欢这种过程。”
他进一步解释道:“人天性中喜欢不学就会的事,比如吃、睡、性都是本能行为。而学习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不是人的天性。所以,在潜意识层面,人们会拒绝学习的。”
“那,我家的二闺女、三小子,为什么就喜欢学习呢?”林不凡问。
李教授嘿嘿笑着说:“他们两个之所以喜欢学习,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这种乐趣比本能行为更持久、更丰富、更深刻。爱因斯坦曾说:‘兴趣虽然不是人的天性,但它却是影响人类行为最重要的东西。’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培养学习兴趣开始。有了兴趣,加上勤奋学习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放松的心情,孩子自然就学习好了。
李教授走后,林不凡想,家里还在上小学、初高中的四个孩子,兴趣、勤奋没有问题,就差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自于放松的心态,这个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孩子还小,只能靠父母和老师引导了。他想了一下,拿起笔跟三儿子林湖写信说:
“我看你四个弟妹学习兴趣和勤奋没有问题,最关键的是学习方法和好心态。你对他们四个比较了解,你能不能根据他们四个的特点,研究出适合他们特别的学习方法,放假回到家,像老师一样,辅导一不你四个弟妹,教一下他们学习方法。”
三儿子林湖满口答应。
于是,林不凡把还在上高初中和小学的四个儿女林逸叶、林逸茂、林河、林逸花叫到一起小说:“你们都看见了吧,你二姐、三哥考上了大学了,咱家多光荣啊!你们要向他们两个学习,争取也考上大学!你三哥林湖放假回来,就是你们的老师,你们要听他的话哟。”
四个孩子心领神会,点头应许。
林湖觉得,四个弟妹学习的勤奋劲根本不用说,个个都是拼命三郎、巾帼不让须眉,关键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学习方法。
于是,他放假回到家,结合自己参加高考的经验,结合实际,创新出了:
——文理科轮流学习法。每当夜深人静、灯火阑珊之时,弟妹们会按照他的建议,文科、理科交替学习,不仅避免了长时间专注于一科导致的疲劳,还促进了思维的灵活转换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以大带小学习方法。五兄妹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大带小”的互助模式。三哥林湖带三妹,三妹带四妹……家里从大到小形成了一个学习梯队,你追我赶,好热闹啊!
物理和化学学习比较枯燥,又很抽象,不好理解,林湖建议:利用家里现有东西、设施、器具等,开展物理、化学实验。他给这个方法起了个名字叫:“繁忙学习后的实验放松法”简称“放松法”。
父亲林不凡听后非常高兴,他认为这不仅能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物理、化学原理,还能增进兄妹之间的感情。于是,他也亲自参与,帮助制作实验装置。
首先开展是“斜面实验”。他们找了一块大木板,用砂纸打磨光滑,并在不同高度放置障碍物。然后用一个光滑的小球从木板的顶端释放,观察小球在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下的运动情况。通过记录数据并计算重力加速度,孩子们成功验证了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重力与速度关系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设计控制变量实验。
接下来开始做“光学实验“。林湖利用家中的镜子和手电筒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光学装置。首先,他在墙上贴了几面不同角度的镜子;然后,用手电筒的光线照射这些镜子并观察反射和折射现象。通过调整镜子的角度和手电筒的位置,成功展示了光的直线传播、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去逝的爹娘又回来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