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1章 二儿子成了“放牛王”(2/3)
瞪一会。他觉得这样既能赚钱,又能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
于是,他在第三天的时候找到了父亲。他低着头,声音颤抖地说:“爹,你给我买一头牛放吧。”父亲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儿子终于想通了。于是他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于是,林不凡就给二儿子买了一头怀孕三个月母牛说:“母牛生母牛,3年5头牛。”
二儿子没听明白什么“3年5头牛”,林不凡告诉他说:“你用心的把这头牛给我放好了,过了三年它就变成五头牛了。”这怎么可能?林江半信半疑。
就这样,每天早晨,他都会骑着他的老牛,像一个英勇的大将军,朝着村外走去。他的老牛仿佛是他的忠实伙伴,总是温顺地听从他的指挥,服从他的命令,理解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起初几天,林江对放牛还抱持着一份敬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热情逐渐消退。他开始觉得放牛变得乏味无趣。有一天,他带着酒和花生米、黄瓜,上山放牛时,将牛往山上一放,便找了个石头板把带的酒和花生米摆上,悠闲地喝起小酒来。酒意渐浓,他逐渐失去了意识,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然而,就在他沉睡之际,他的老牛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举动——它走到村里人种的玉米地中,啃食了一大片玉米苗。
当村民们发现他们的玉米苗被啃食得七零八落时,愤怒的找到了醉醺醺的林江,生气地质问道:“林江,你怎么能这样?你的牛把我们家的玉米苗都吃光了!”
林江在迷迷糊糊被叫醒来,对村民为什么骂他还有些迷茫。他揉了揉眼睛,看向那个怒气冲冲的村民,心中仍有些困惑:“睡得好好的,怎么了?”他试图用话语化解这场危机,但他的回答却显得语无伦次、不知所云。他说:“你们这是怎么啦?我只是想让我的牛吃个饱,谁知道它会跑到那里去吃玉米苗呢?”
他的回答并没有让村民感到满意和宽慰。他们知道林江平时并不太负责任,无奈之下,村民只好将此事报告给了林江的父亲林不凡。
林不凡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怒火中烧。他感到十分愤怒和失望,作为父亲,他一直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然而现在看到儿子如此不负责任的行为,他感到十分痛心。他对村民们说:“我会好好教育我的儿子,让他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应该的。”
在父亲的严厉批评下,林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向村民们道歉并承诺会赔偿这次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
从此林江放牛的时候,再也不敢睡觉了。
6个多月后,这头牛生出来了个小母牛。2到3个月后,母牛又发情配种成功,285天后又生下一胎。家里有了三头牛。
过了一年老母牛又生了一胎,这样,老母牛三年内生了三胎,加母牛本身刚好4头,第一胎生的母牛,在第二年年末或第三年年初就可生牛崽子,到年底就生了一胎了,这样,三年下来,刚好是五头牛了,“三年五头牛”的梦想成真。
牛多了。五头牛的放牧工作,比当初预想中的要复杂得多。有时,两头牛会因为争抢食物而争斗;有时,某头牛会突然变得焦躁不安,影响整个群体的平静。作为放牛娃,他必须时刻观察每头牛的情绪变化,及时调解矛盾,确保它们的和谐。
放牛的地点也需要经常变换。随着山坡上的草被逐渐啃食殆尽,林江不得不将牛群带到更远的地方。有时候他忙不过来或得病了、有个急事,只好让三妹林逸叶来帮忙。
夜晚的来临,给林江带来了新的困扰。五头牛需要更大的空间来休息和吃草。他必须找到一个平坦且草料充足的地方供它们过夜。然而,随着夜幕降临,山间的野兽也开始活跃起来。为了保障牛群的安全,他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用火把和木棍驱赶可能前来侵扰的野兽。
林江从小胆小如鼠,为了壮胆和排解寂寞,他买了一个口琴和一个笛子。虽然,他不会识乐谱,只会哆来咪发少来希倒这八个音节,每当牛儿悠闲地啃食着青草,林江便开始了他的“演奏”。他的手指笨拙地在口琴和笛子间跳跃,有时按错了孔,发出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怪声,老牛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噪音”逗乐了,它停下进食,用那双温和的眼睛望向林江,随着音乐发出沉闷的“哞,眸”声音,仿佛在告诉他:“你吹得不对!不好听。”可林江一点没有一丝尴尬和挫败感,倒觉得挺好玩的。
时间长了,他的笛声跟老牛形成了互动,他在这边吹一声,老牛抬起头仰天长啸一声,他又吹一声,老牛摇头摇尾的边叫边把身子拧起来。牛与人之间形成了和谐的“二人转”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江的“演奏”渐渐有了一种特别的魔力。每当他开始吹奏,老牛似乎能听懂那不成曲调的旋律,它开始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回应——时而低头吃草,时而轻轻摆动尾巴,甚至偶尔停下脚步,用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凝视着林江,仿佛在倾听一位老友的倾诉,整个场景变得生动而有趣。林江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他意识到,他的音乐已经与这片土地、这头老牛以及这片风景融为一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去逝的爹娘又回来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