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1章 “自愿养老”的考验(3/4)
汉出门一看,是四儿子拉来了一车煤。四儿子从车上跳下来说:“爹娘,这是我给你们拉来的四吨煤。现在都封山育林了,柴禾不好整,还是烧煤方便。”说着,从兜里掏出了二千块钱,这是我跟李红孝敬你们的钱。
“你给我们钱,你媳妇知道吗?”娘问道。
“她,她出差了,回来我就跟他说一声。”
“儿呀,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在我们眼里,你们小家庭和睦比孝敬我们更重要。这两千块钱你拿回去。今后给我们钱,必须是你媳妇给。记住了。”母亲提了一样严肃的吩咐道。”母亲还提醒林河,如果因为你的孝顺导致了你们小家庭矛盾,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知道了。”林河只好把钱收了回去。
接下来,二女婿拿来一千,大女婿拿来六百,四女婿给了五百,小女婿给了三百。三个农村的孩子也源源不断的送来新鲜的蔬菜、水果。大女儿林逸叶就像他们的保健医,隔三差五的给他们量血压、测体温,吃保健品。
夜深人静的时候,林不凡夫妇拿出“记孝本”一笔又一笔的记着,一统计,这一个月他们就收到了儿女们孝敬他们四千多块钱,还没算给四儿子退回去的二千块钱。
看着这个数字,铁丽英激动的说:“孩他爹,你的想法是对的,咱们让九个儿女们自愿给咱们养老的钱物是对的。这样儿女们没压力,咱们也心安理得。”
“是啊!丽英,看起来咱们俩个今后养老,钱和吃的是不发愁了。咱们得琢磨一下怎么过好精神生活了。”他们知道,养老不仅仅靠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是啊!我觉得咱们的“记孝本”不仅要记录儿女给咱们孝顺的钱物,还应该记录他们常回家看看,陪咱们唠嗑,带给咱们精神快乐的事!”林不凡建议。
“好,这个注意好。”他们觉得在养老这个事上,精神生活比给物质的孝敬更重要。
村里人都惊讶地发现林老汉家竟然真的按照那个“宽松”的养老方案运行了起来,儿女们和儿媳女婿们都尽力孝顺着林老汉。
而林老汉也真的过上了悠闲的生活,每天晒晒太阳,看会书,偶尔还会和老伙伴们一起下棋聊天。
村里人都说:“林老汉真是个有福气的人啊!” 而林老汉则笑着回答:“是啊,有儿女们发自内心孝顺,我很幸福。”
有的村子里的人就纳了闷了。林老汉的儿女为什么孝心满溢,如此孝顺?
这一切的根源,主要是林不凡他本人就是一个孝子。林不凡小的时候,为了让爹娘过上好日子,毅然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闯关东,到东北挣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盖房子,把父母接到东北享福。
有了儿女以后,他深知,作为父母,给予孩子生命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尤其是那古老而永恒的美德——孝顺。日常生活中,林不凡夫妇常常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语言,向孩子们传递着关于孝顺的价值观,给孩子们讲述着自己听过的、读过的关于孝顺的故事,比如“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行佣供母”等感人的故事。
有一天,村子里一个平时对父母不闻不问的不孝之子,竟然对自己的母亲大打出手。林不凡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脸色都变了。他非常气愤的说:“这样的孩子,连给了自己生命的父母都不孝敬,他怎么能配活在这个世上呢?”他的话深深的印在了儿女们的心上。
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林不凡的九个儿女都相继成家立业。尽管生活条件各不相同,但孝顺父母的意识始终在每个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然而,在追求个人家庭幸福与满足父母需求之间,儿女们也时常面临两难的选择。
二个靠种地为生的大儿子林海、二儿子林江,靠手里那几亩地,再怎么辛劳也挣不到几个钱,还都有两个孩子要养活。三女儿林逸叶的养牛事业,也受市场波动、疫病疫情的影响,收入不稳定。对于他们,林不凡夫妇始终秉执着“三个种地和养牛的,自己能把小日子过好,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每次他们来孝敬他们,带来的自己产种的蔬菜、粮食、水果、牛肉他们收下,钱一律拒绝,并微笑着跟他们说:“以后把你们自己生产的东西给我们拿点来吃就行了。钱你就自己留着的吧”
小儿子林河是开劳务公司的,孝敬父母的意识很浓,但他的妻子却认为,做为小儿子,上面有三个哥、四个姐姐,自己家在孝敬父母方面差不多、过得去,每个月拿一百就行了。于是,林河就瞒着妻子偷偷给父母钱,但父母从不见钱眼开,坚决让小儿子把钱拿回去。
为了维护九个小家庭的和谐,林老汉夫妇坚定不移的执行:“由儿媳妇、女婿亲自把孝敬的钱交到父母手里,以避免儿女家因为孝敬他们发生家庭矛盾。”的规矩。
在这样的安排下,三儿媳妇在四个儿媳妇、五个女婿中,表现由为突出。她不仅给婆婆公公的养老钱最多,还经常给他们买衣服,婆婆公公穿的像样的衣服基本上都是三儿媳妇给买。每当看到婆婆公公穿着自己精心挑选的新衣服,三儿媳妇的心里非常喜乐,而婆婆公公的心中也满是幸福和自豪,他们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去逝的爹娘又回来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