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0章 外出历练的收获(4/11)
顾客目光,阻碍财路。男子拿到钱匆匆忙忙离开,我们走上前去,向阿松说明了情况。
“阿松哥,你哥哥店里的招牌被挡,这在风水上不太好,可能影响生意。还有他的面相,显示他妻子和孩子可能有危险。”我认真地说,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专业一些。
阿松半信半疑地看着我们,“真有这么玄乎?这风水面相的事儿,我也就是听说过,不太懂。”他挠了挠头,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哥哥说:“我们是学风水术数的,多少懂一些。你可以让你哥哥重新设计招牌,增大字号,让招牌更加醒目,同时在店内财位摆放一盆生机勃勃的绿植,以催旺财运。另外,根据梅花易数,调整营业时间,在客流量大的时段加大促销力度,也许能有帮助。我们还可以帮你哥哥看看店里的布局,做一些调整。”哥哥详细地解释着,希望能让阿松相信我们的建议。
阿松想了想,“好吧,死马当活马医,我跟我哥说说。不过这事儿要是真成了,我可得好好谢谢你们。”他感激地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高楼大厦的缝隙,洒在庙街的石板路上,这里便开始热闹起来。而在这喧嚣的街头,最能安抚人心的,莫过于一家藏在街角的茶楼。
走进茶楼,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港式梦境。木质的桌椅,岁月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却也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墙上挂着的是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香港往昔的繁华与变迁,那些黑白影像中的身影,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未完的故事。
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与点心的热气,那是属于香港的味道。茶楼里的人们,大多是附近的街坊,他们在这里相聚,用一杯香茗、一笼点心,开启新的一天。老板娘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浓浓的潮汕口音,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客人。她的笑容,就像这夏日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点上一壶香片,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是一种岁月沉淀的味道,仿佛能让人忘却外面世界的喧嚣。而点心,更是茶楼的灵魂。虾饺皇,皮薄馅嫩,一口咬下去,鲜美的虾仁在舌尖跳跃;烧麦,晶莹剔透,透着淡淡的肉香;还有那叉烧包,外皮松软,内馅多汁,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茶楼里的氛围热闹而温馨。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过去的岁月,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年轻人则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分享着生活的点滴,笑声不断。窗外的庙街依旧喧嚣,而这里,却仿佛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在这个夏日的清晨,庙街茶楼就像是一座温暖的港湾,承载着香港人的记忆与情感。一杯茶,一笼点心,一段闲聊,这就是香港最质朴的生活。
“哥,就这儿,这家茶楼可有名了。小时候爸妈也带我们来过,你还记得吗?”我兴奋地说,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我们找了个位置坐下,点了一壶铁观音,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茶水便端了上来。倒入杯中,浅抿一口,茶香在舌尖散开,醇厚回甘。紧接着,我们点了几笼招牌点心,虾饺晶莹剔透,里面饱满的虾肉清晰可见,咬上一口,鲜美的汁水在口中四溢;烧麦小巧玲珑,顶上点缀着一颗鲜红的蟹籽,味道十分鲜美;叉烧包外皮松软,内馅香甜,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幸福感。
在茶楼里,我们还听到了旁边一桌人谈论着香港的粤剧文化。一位老先生说道:“粤剧啊,那可是咱们香港的宝贝。以前在茶楼里,还经常有粤剧艺人来表演呢,一边喝茶,一边听戏,那才叫享受。”他的脸上洋溢着怀念的神情,似乎在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另一位年轻人接过话茬:“现在虽然没有在茶楼里表演了,但庙街那边的露天戏台,还是经常有粤剧演出,我每次去都看得入迷。那些演员的表演太精彩了,我每次都能感受到粤剧的魅力。”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粤剧的热爱和痴迷。
我忍不住插话道:“爷爷,您最喜欢哪个粤剧演员啊?”我好奇地看着老先生,期待着他的回答。
老先生笑着说:“那肯定是红线女啊,她的唱腔,那叫一个绝!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能把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我还记得她演的《荔枝颂》,那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他的脸上露出了陶醉的神情,仿佛又听到了红线女那美妙的唱腔。
我们和他们聊了起来,从粤剧的历史到现在的传承,大家都感慨万千。老先生讲述着粤剧在香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街头表演到后来登上大雅之堂,粤剧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年轻人则分享着自己对粤剧传承的看法,他认为应该通过创新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粤剧。我们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家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
离开茶楼后,我们对粤剧文化的探寻热情愈发高涨,于是决定去拜访一位香港有名的粤剧老艺人。老艺人住在一个老旧的街区,房子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十分整洁。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说起粤剧,便滔滔不绝。
“欢迎你们来,年轻人还对粤剧感兴趣,不容易啊。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喜欢流行文化,对我们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别惹命理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