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6章 古籍中的秘密(7/8)
”堂妹的话让大家看到了一丝希望,现代科技虽然强大,但在地震预警上还是存在瓶颈,也许术数真能带来不一样的思路。
于是,我们兵分几路。一部分人一头扎进术数古籍中,逐字逐句地研究,试图挖掘出其中与灾害相关的记载。那些古籍散发着陈旧的气息,每一页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可想要从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捞针。另一部分人则忙着与各大科研机构、政府部门沟通,收集灾害数据和现有的预警技术资料。他们四处奔波,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地跑,一份资料接着一份资料地收集,只为能给研究提供充足的素材。
我和哥哥带着几个成员前往国家地震局,希望能获取一些地震监测的一手数据。接待我们的张教授一脸疑惑,眉头都皱成了一个“川”字:“术数和地震预警?这两者能有什么关联?”那眼神就好像我们是来捣乱的。
我赶忙解释,语气里满是诚恳:“张教授,我们不是迷信,只是想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新方法。术数里有些对自然规律的独特认知,或许能给现有的技术提供新思路。”我一边说,一边把我们前期的研究成果和想法一股脑地讲给张教授听。
经过一番诚恳的交流,张教授的态度终于有了转变,他被我们的诚意和想法打动,同意提供一些公开数据,并分享了当前地震预警研究的难点和困境。他告诉我们,地震的发生机制太复杂,现有的技术虽然能监测到一些细微变化,但想要准确预测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还差得很远。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遭遇了不少质疑和冷眼。走在外面,常常能听到一些人在背后小声议论,说我们是在搞伪科学,把古老的术数和现代科学强行拼凑。还有人直接当面嘲笑我们,说我们是异想天开。但这些质疑并没有让我们退缩,反而像一把火,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斗志。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证明给他们看。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每一个成员都忙得像陀螺一样,我们终于迎来了首次实验。我们选择了一个地震频发的小镇,这里的地质条件复杂,一直是地震研究的重点区域,就像一个天然的实验室。
团队在小镇上安装了各种先进的监测设备,那些设备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时刻准备捕捉地壳的任何细微变动。同时,术数研究小组也没闲着,他们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星象变化进行推演。大家满怀期待,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都希望能通过这次实验验证我们的设想,仿佛成功就在眼前。
现实却给了我们沉重的一击。实验结果不尽人意,虽然我们通过术数推演预测到了一次小规模地震,但时间和震级都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现代监测设备也未能提前捕捉到有效的预警信号。那一刻,整个团队都像被泼了一盆冷水,气氛变得异常沉闷。
“怎么会这样?我们的方法是不是根本行不通?”团队里的小李满脸沮丧,几个月的努力似乎都付诸东流,他的眼神里满是失落。
负责数据分析的小赵也皱着眉头,一脸困惑:“我们收集的数据应该没问题,难道是模型的问题?还是术数和科学根本无法融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寻找失败的原因,可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面对失败,大家的情绪都很低落,有的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我和哥哥召集团队成员开了一次紧急会议,我站在前面,大声鼓励大家:“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这只是说明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我们要从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到问题所在。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
三爷爷也语重心长地说:“术数的推演本就充满变数,我们不能急于求成。现代科学也是在不断试错中发展起来的,我们要坚定信心。想当年,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不也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取得成功的吗?我们也要有这样的精神。”三爷爷的话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散了大家心头的阴霾。
在挫折面前,团队并没有解散,反而更加团结了。我们开始了全面的反思和改进。大家围坐在一起,重新梳理了实验数据,对术数推演的方法和现代科学模型进行了反复论证。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步骤都被拿出来仔细研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有一天,堂妹在研究地质数据时,突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某些地震发生前,地下水位和地磁强度会出现一些异常波动,而这些波动的时间点和术数推演中一些特殊的天象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大家快来看,这会不会是我们一直在找的结合点?”堂妹兴奋地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这个发现让大家眼前一亮,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我们立刻围绕这个线索展开深入研究。术数小组根据这些特殊天象,重新调整了推演方法,他们日夜钻研,不断尝试新的思路;科学小组则利用新发现的关联,优化了监测模型,一遍又一遍地调试参数。
经过无数次的模拟和验证,每一次模拟都像是一场战斗,每一次验证都让人紧张不已,我们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的模型和推演方法在模拟实验中,对地震的预测准确率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别惹命理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