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章 朱标与朱元璋皆被试题(2/2)
诗经》,全句为“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
参照其全文背景,可解读为其描述了君主恪守社会准则、重视礼仪道德而广获人民拥护的情景。
把这两句话串联起来,我的意图在于说明不论是一般的民众还是帝王,皆需遵守相应的行为规制与伦理框架,处理事务当有清晰的尺度。
恰如《诗》所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上述内容不过是叶轩对题目的牵强解释,毕竟出题者及对答案拥有唯一解释权的人均是他自己。
尽管他的阐释可能带有些夸大其词,但凭借这样的解说方式使得朱标以及朱元璋耳目一新,进而改变对他的原有看法。
这让他们不禁感慨原来题目还有如此独特且深刻的理解!
后续的发展中,朱元璋意识到之前错判了叶轩的能力,重新对其刮目相看。
深觉此人思维迅捷、知识渊博,担任五品礼部郎中显然限制了他发挥才智的空间。
而朱标则因为误解题目的内涵而深感惭愧,意识到是自己的思想偏差而非题目本身有问题,对此心怀歉意并对叶轩表现出深深的佩服。
整个事件展现了通过灵活的学术解释打破既定成见,并促使对方反思调整的态度。"君夫人阳货欲”
这类考题,恐怕会让不少考生陷入误解。
他们一开始的思考方向,可能就偏离正轨,进而导致承题、起讲等后续内容愈发偏颇,最终扭曲得如同九曲十八弯一般。
叶轩已经可以预见到,考生们的答卷中可能会充斥着诸如“孟子曰:食色性也,人之大欲”
的论调。
若考生如此“破题”
,那么很遗憾,叶轩只能判定他们——榜上无名。
看着叶轩那清澈无辜的眼神,朱标不禁满脸羞愧。
这位先生高雅非凡,怎会出这种让人遐想的题目?显然是自己思维太污秽了!
带着愧疚,朱标对叶轩愈发崇拜。"这样的题目都能构思出来,实在非同小可,真乃当世奇才!”
“当今的‘诸葛’,大概说的就是先生吧!”
“本宫对先生的才学佩服至极。”
他也开始尊称对方为“先生”
。
然而,叶轩只是轻撇嘴说道:“这题目纯属狗尾续貂,谈不上什么大才。”
朱标与角落里的朱元璋顿时愣住。
这样主动贬低自己的,实属罕见。"先生为何要如此自我批评?”
朱标困惑道。"我不是贬低自己,而是针对八股文。”
叶轩解释道。
事实上,这两道怪异的题目源自清朝,明清时期流行的正是八股文。
按照规定,文章分起、中、后、束四股,必须使用排比对偶句式,字数精确到增一字减一字皆不行。
许多不得要领的考生只能强行拼凑,尽管形式整齐,内容却多是废话。
这对考生来说是折磨,对出题者亦然。
为了增加难度,出题者往往绞尽脑汁从四书五经中选取语段,并发展出一种“截搭”
题型——将经典文本中的不同句子强行拼接,完全不顾逻辑。
例如“君夫人阳货欲”
正是此类题目的典型代表,出自清代俞樾之手。
不想错过《大明科举异闻录,孔孟打架我站皇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