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大明科举异闻录,孔孟打架我站皇权 > 第9章 未察此事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章 未察此事(1/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明开国之初,科举弊案引发热议,朱元璋默然深思。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e8zw.org

朱标听闻叶轩言论,下意识地揉了揉鼻头,神色略显局促。

他明白叶轩话语中的得失:自家父皇推行八股取士,确有禁锢文人思想之嫌,考中之人未必皆为真才实学之辈。

此中弊病显而易见,但他推测,父皇不会未察此事。

八股取士虽有缺点,但也自有其价值所在。

世上事,本就利弊并存。

弊端如同叶轩所言——约束文人士子思维,所选人才多不具实际为官能力,且过于偏重人文伦理,忽略实务技能。

然而,在朱标眼中,这并非不可调和的大患。

即便文人心性被限定了又如何?只要能维系皇室与大明的基业,便是可接受的权宜之计。

至于官员能力不足,则可通过后续培养加以改善,例如熟读大明律法、掌握算术与审案之法等。

因此,朱标泰然处之,觉得只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维护根本利益即可。

“先生,事有利便必有害,正如刀刃两面,锋利同时也危险。”

朱标神情平静,语带安抚,“我父皇为保大明江山稳定,不得已采取八股取士,此为帝者之抉择,非完美但亦是折衷之道。

世间难求全功全美之策,您难道不知么?”

叶轩见他毫不在意的态度,眉头微蹙,正色提醒:“殿下,您当真以为八股取士便能护佑大明长治久安?”

朱标稍一怔愕:“先生何出此言?八股选贤,皆是忠诚于我大明之士,难道不足以令江山永固乎?”

此刻,内室中朱元璋面色渐凝,目光沉肃。

当年他启用八股取士,意在束缚读书人的意志,使之俯首听命、忠于自己与朝廷。

然而若此方法无法达成预期目的,它又有何意义?

目睹朱标的单纯想法,叶轩叹息摇头:“殿下,人心岂是简单工具可掌控之物?人性本善变,即便八股将文章框架限定在四书五经,锁住了求学者的思维,但这些人一旦入仕途、涉足权力中心,他们的内心又会如何转变?哪怕背诵再娴熟的经典教义,他们就能像圣人般无私无欲吗?人类皆怀欲念,而野心一旦萌发,后果不堪设想啊。

沿用这样的选拔机制,终将引火上身,使大明毁在这群所谓的‘读书人’手里。”

闻言,朱标表情微妙变化,内心拒绝相信这种可能。

“这……怎会如此?区区科举弊端断不至于这般骇人!”

于是皱眉质疑:“先生该不是夸张过甚吧?”

叶轩指出大明的覆灭将源自那些读书人,这等于是间接批评朱标父亲以八股取士政策不仅未能凝聚人才,反而令国家陷入困境。

这样的言论自然让朱标心情不佳。

叶轩望着朱标那不肯接受现实的表情,心中感慨:这个人实在顽固不化。

翻阅历史可见,明朝灭亡与这群读书人的存在息息相关。

尽管八股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者的思想,但却无法遏制他们的野心和欲望。

即便朝廷每日灌输礼法、道德等人文学养,也依然阻止不了他们对权势与财富的追求。

毕竟,读书识字并不等于可以成为淡泊名利的圣贤。

为何明朝最终走向衰亡?这里必须提到一个势力——东林党。

东林党最初是东林书院的一群讲学人士,针对社会现状提出了诸多不同看法。

随后,这些学者便被统称为“东林党”

东林党的主要成员多为江南地区的士族知识分子,在朝廷中形成了一股文官力量,并被外界视为读书人的典范。

然而讽刺的是,正因这帮人受八股制选拔而成,反而成了明朝败亡的重要推手。

当然,明朝覆灭还有更多因素,如当时社会矛盾激化。

但东林党中的这批读书人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们代表的是大地主阶层和商业集团的利益。

通俗说来,其目的便是维护富有的地主和商贾既得权益。

在**帝继位后,原本掌权的阉党被打压下去,东林党开始迅速崛起。

当没有竞争对手制约时,东林党又做了什么呢?身为大地主阶层利益的代言人,平日养尊处优且远离民间疾苦的他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表现得极为无能,同时也不会允许针对自身利益群体进行任何形式改革。

因此,这些读书人选择转而针对社会基层下手大力改革。

这种高压政策使得下层百姓难以维生,最终陷入绝境。

所谓穷则思变,底层人民一旦失去退路,必然会采取激烈手段反抗现状。

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像朱元璋这样出身低微的反叛者便是典型例子。

李自成同样属于这种类型的不幸之人。

原本家境贫困勉强找到驿站杂役工作却因明朝末年裁员风波失去职务后生活毫无保障才走上造反道路最终加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科举异闻录,孔孟打架我站皇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