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6章 自由美利坚(2/3)
“为什么法国要欺负善良的美国?我讨厌法国!”
“谢谢你的精彩发言,弗兰克!来,下一位!”
战争不仅改变了民众的生活,就连原本播放着轻松音乐和广播剧的电台节目也发生了巨变。
如今,美国各地的“摩根广播”(jp摩根公司因销售广播设备而得名)每天都在播送战争宣传。而其中最受欢迎的节目,莫过于“四分钟演讲者”(four minute men)。
这一节目由威尔逊总统设立的公共信息委员会主席乔治·克里尔(gee creel)策划,旨在通过全国征集演讲者,让他们围绕官方指定的主题发表四分钟演讲,本质上就是一场全国范围的战争宣传演讲比赛。
节目的目标,是让公众主动投身于战争宣传,并激发他们对反战者的仇恨。
因此演讲的内容大多是在颂扬威尔逊总统的英明领导,赞美协约国,同时痛斥法国及其盟友。
自然,法国裔、意大利裔等敌国出身的人毫无演讲机会,而痛恨英国的爱尔兰裔,以及来自丹麦、瑞典等中立国的人,同样无缘登台。
【《普恩加莱:法国的野兽》大受欢迎!】
【查理·卓别林的《扛枪的一天》掀起观影热潮!】
电影业和演员们也在公共信息委员会的指挥下,积极投身于战时宣传。
抨击法国、歌颂美国的影片源源不断地上映,而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等好莱坞明星,则被动员起来为战争宣传和战债销售站台。
整个美国,在短短数日内便陷入了战争狂热之中。
但战争的狂热,往往伴随着鲜血与暴力。
“那边有法国佬!”
“揍他们!”
由芝加哥富豪a·m·布里格斯(a m briggs)组织的“美国保卫联盟”(american protective league, apl),开始袭击法国裔和意大利裔公民。
任何拒绝服兵役或对法国表现出同情的人,也同样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这显然是非法、野蛮且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但美国政府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全力庇护这些暴徒。
司法部长托马斯·w·格雷戈里(thomas w gregory)甚至是apl的最大支持者,而威尔逊总统也听从了格雷戈里的建议,选择对其放任不管。
即便《纽约时报》曾大肆报道,揭露apl将他们认定为“可疑分子”的人上报fbi,而fbi竟真的会据此展开调查,政府依然毫无作为。
曾经那个远离战争、和平自由的美国,已经不复存在。
至于这样的美国何时能恢复往日的样貌?
恐怕唯有神才能知晓。
与此同时,美国向法国宣战的消息也传到了巴黎。
偏偏还是在这漆黑的深夜。
“该死的海军,害得我们受这份罪。”
法国陆军总司令罗贝尔·尼维勒叼着雪茄,坐在车内,穿越因灯火管制而漆黑一片的街道,前往总统和总理召见的地点,嘴里不满地嘀咕着。
这下可好,不仅要考虑德军和英军,现在还得防备随时可能跨洋而来的美军。更糟糕的是,他本就与总理亚历山大·里博关系不睦,如今局势更加棘手了。
——哀号般的警报声骤然刺破夜空。
随即,象征巴黎的地标,如今已被改造为高射炮塔的埃菲尔铁塔,猛然亮起刺眼的探照灯,伴随着密集的防空炮火,整个城市顿时陷入战斗状态。
但尼维勒面不改色。
他早就习惯了。
“又是夜间空袭吗。”
“请允许我们护送您前往安全区域,总司令阁下。”
司机提醒道,尼维勒只是无所谓地点了点头。
黑暗中,他无法分辨来袭的是英国的汉德利·佩奇轰炸机,还是德国的哥达或齐柏林-斯塔肯机型。但无论如何,协约国还真是锲而不舍。
“我们的战机有出现吗?”
“没有,连影子都看不见。”
“这些懒惰透顶的空军混账,恐怕连敌机来袭都不知道,还在夜总会里和女人鬼混吧。”
而等到明早,自己又得挨里博一顿臭骂,说什么没能整顿空军的纪律。
说起来,里博那家伙到底为什么这么讨厌自己?当初跟他老婆上床的时候可没有自己啊。
再加上新任战争部长保罗·潘勒韦(paul painlevé)是个数学家,跟自己更是合不来,简直让人头疼至极。
尼维勒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他不会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成绩,就被扫地出门吧?
“总司令阁下,空袭结束了。”
“呼好吧,赶紧走。”
他疲惫地叹了口气,汽车随即重新启动,朝着爱丽舍宫驶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不是,哥们?我咋救了德皇》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