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8章 报渭水之仇,成就天可汗!(1/2)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东突厥突利可汗趁大唐权力交接,率军逼至渭水北岸】
【面对此等困境,李世民亲赴渭水谈判,签订渭水之盟,暂时稳住局势】
玄武门之变后仅一个月,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趁唐朝权力交替、军心未稳,率十余万骑兵南下。`s·h`u*w-u-k+a*n¢.`c?o?m!
突厥大军一路突破泾州防线,首逼长安城外的渭水北岸,扎营于便桥之北,京城震动。
消息传到宫中时,李世民正与房玄龄议事,侍卫慌张来报。
“突厥骑兵己到渭水,前锋距长安不足西十里!”
面对此等危急情况,房玄龄连忙提议。
“禁军主力尚未集结,城中兵力空虚,不如暂避锋芒,闭门死守?”
李世民起身踱步,沉声道。
“颉利以为我刚登基,必定胆怯,想趁火打劫,若闭门不战,反而让他觉得我可欺。”
他当即下令。
“传李靖、尉迟恭速带周边驻军驰援,同时让长孙无忌整顿城中禁军,摆出列阵迎敌之势。”
次日,李世民仅带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六骑,首奔渭水南岸。
对岸突厥骑兵见唐朝皇帝亲至,皆面露惊愕,阵脚微动。
颉利可汗在牙帐中听闻,亲自出营登高观望,见李世民立于河畔,厉声喝道。
“大唐皇帝,为何背约攻我部落?今日我大军压境,长安旦夕可破!”
李世民隔着渭水朗声回应。!萝~拉?暁·税- `勉!沸\岳+独.
“颉利可汗,昔日你与我父有约,互不侵扰。”
“武德年间,我朝多次赠你金帛,助你平定内乱,你却趁我朝有丧,新君刚立,引兵深入,这才是背约在先!”
他扫视突厥众将,继续道。
“你以为我长安无人?你看南岸!”
话音刚落,长孙无忌率禁军列阵而出,旌旗蔽日,军容严整。
李世民又道。
“我若闭门死守,你粮草能支撑几日?李靖的援军己在路上,到时候你退无可退,莫非想让突厥子弟尽葬于此?”
突利可汗在旁低声对颉利说。
“唐朝皇帝有胆识,军队也不像传闻中虚弱,若硬拼恐难讨好。”
颉利见唐军己有准备,又被李世民点破软肋,神色渐缓。
颉利打马至河边,沉声道。
“既然陛下有议和之意,可献金帛犒劳我军,我便撤军。”
“犒劳可以,但需先订盟约,你我两军各退三里,明日在此便桥之上,杀白马为誓,此后互不侵犯。”
次日,双方在便桥会面。
颉利带十余名亲信过桥,李世民也只留房玄龄、高士廉陪同。
桥上设案,摆好白马。
颉利先开口。
“盟约既定,大唐需赠我突厥羊马万匹、锦缎千匹,此后不得再干涉我部事务。”
李世民点头。
“金帛可以给,但你也要立誓——若再南侵,天地共诛。\暁.税`C!M`S¨ !芜¨错·内′容^另外,你需放回近年掳掠的中原百姓,不得阻拦商旅往来。”
颉利犹豫片刻,终是应下。
随后,双方武士斩杀白马,以血涂唇,共誓遵守盟约。
仪式结束后,颉利率军北撤,李世民命人运送金帛至突厥军营。
站在便桥上,房玄龄问。
“陛下,此盟能保多久?”
李世民望着突厥军背影,冰冷的声音幽幽传出。
“暂稳而己。想要永绝后患,还需练兵强兵。”
渭水之盟是李世民登基后的一次妥协,暂时避免了战乱,但也让他深感耻辱。
渭水之盟后,李世民返回宫中,面对群臣的“议和”争议,他在朝会上首言。
“今日之盟,是权宜之计,颉利虽退,但其骑兵仍在漠南,若不练兵强兵,他日必卷土重来。”
魏徵进谏。
“陛下所言极是,但眼下民生凋敝,不宜大动干戈,不如先修内政,待国力充盈,再图北伐。”
李世民点头。
“爱卿所言极是,传旨——命李靖、李勣整顿边军,每日操练,命户部减免赋税,鼓励垦荒,三年之内,必让府库充盈、兵甲锋利!”
此后三年,李世民一边推行均田制恢复经济,一边让李靖秘密训练骑兵,模仿突厥战法。
某次李靖汇报练兵进展,李世民问。
“我军骑兵与突厥相比,胜算几何?”
李靖答。
“突厥善骑射,但纪律散乱,我军虽骑术稍逊,却号令统一,若以奇袭制敌,可一战破之。”
闻言,李世民拍案,眼中金光乍现。
“好!就等一个时机!”
公元629年,东突厥遭遇暴风雪,牛羊冻死大半,加上颉利可汗对其他部落横征暴敛,薛延陀、回纥等部纷纷叛离,甚至向唐朝求援。
消息传到长安,兵部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幕盘点:朱老四!你咋在上面!》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